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研究的基本概述 | 第12-23页 |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育人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 第12-17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内涵 | 第13-16页 |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体现 | 第16-17页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 | 第17-18页 |
(二)列宁“灌输”理论 | 第18-19页 |
(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19页 |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一)满足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 | 第19-20页 |
(二)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 第20-22页 |
(三)满足全方位育人新局面的需要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发挥取得的成效 | 第23-25页 |
(一)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稳中有进 | 第23-24页 |
(二)思政课教师育人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 第24页 |
(三)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 第24-25页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不强的具体表现 | 第25-26页 |
(一)部分学生崇尚享乐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 | 第25页 |
(二)部分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 第25页 |
(三)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滑坡,道德信念不够坚定 | 第25-26页 |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一)社会环境存在的消极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发挥不理想 | 第27-28页 |
(三)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欠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对策 | 第29-38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方向 | 第29-31页 |
(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 第29-30页 |
(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 第30-31页 |
(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新媒体阵地 | 第31页 |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 第31-34页 |
(一)运用榜样示范的教学方法 | 第31-32页 |
(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法 | 第32-33页 |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 第33-34页 |
三、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 第34-35页 |
(一)坚持科学性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 第34页 |
(二)形成系统性的实践教学学科体系 | 第34-35页 |
(三)采取创新性的虚拟实践教学方式 | 第35页 |
四、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素质 | 第35-38页 |
(一)提高教师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主动性 | 第35-36页 |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执教能力 | 第36-37页 |
(三)加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育人理念的融合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