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3 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多动力源驱动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2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21-4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多层次建模方法 | 第21-23页 |
2.3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基本单元划分 | 第23-24页 |
2.4 各基本单元动力学模型 | 第24-41页 |
2.4.1 轴段单元 | 第24-26页 |
2.4.2 连接单元 | 第26-27页 |
2.4.3 轴承-基座单元 | 第27-28页 |
2.4.4 齿轮啮合单元 | 第28-35页 |
2.4.5 其它耦合单元 | 第35-39页 |
2.4.6 电动机模型及其同步控制 | 第39-41页 |
2.5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模型 | 第41-42页 |
2.6 系统动态激励分析 | 第42-44页 |
2.6.1 啮合刚度和阻尼激励 | 第42-44页 |
2.6.2 误差激励 | 第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稳态工况下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 | 第45-71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电动机对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45-59页 |
3.2.1 电动机固有特性对传动系统的影响 | 第45-51页 |
3.2.2 驱动转矩不同步对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51-57页 |
3.2.3 转速对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3.3 传动系统对电动机同步特性的影响 | 第59-68页 |
3.3.1 啮合刚度对电动机同步特性的影响 | 第59-64页 |
3.3.2 传递误差对电动机同步特性的影响 | 第64-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4 非稳态工况下变速截割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 | 第71-99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滚筒载荷计算 | 第71-74页 |
4.2.1 单个截齿受力计算 | 第71-73页 |
4.2.2 滚筒载荷计算 | 第73-74页 |
4.3 采煤机截割-牵引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74-76页 |
4.4 不同载荷下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 | 第76-87页 |
4.4.1 冲击载荷下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 | 第76-84页 |
4.4.2 阶跃载荷下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 | 第84-87页 |
4.5 不同调速方案下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 | 第87-97页 |
4.5.1 两种不同的调速方案 | 第87-88页 |
4.5.2 调速方案性能对比 | 第88-9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5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性能优化 | 第99-127页 |
5.1 引言 | 第99页 |
5.2 机电耦合性能评价指标及输入参数 | 第99-101页 |
5.2.1 机电耦合性能评价指标 | 第99-100页 |
5.2.2 输入参数 | 第100-101页 |
5.3 代理模型 | 第101-105页 |
5.3.1 训练及验证样本 | 第101-103页 |
5.3.2 代理模型的选取 | 第103-105页 |
5.4 Sobol全局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105-117页 |
5.4.1 Sobol全局参数敏感度分析方法 | 第105-106页 |
5.4.2 全局敏感度分析 | 第106-111页 |
5.4.3 敏感参数对系统机电耦合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111-117页 |
5.5 结构参数优化 | 第117-125页 |
5.5.1 优化变量及优化目标 | 第117-118页 |
5.5.2 多目标优化 | 第118-121页 |
5.5.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121-12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6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 第127-149页 |
6.1 引言 | 第127页 |
6.2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实验台及其采控系统 | 第127-131页 |
6.2.1 采煤机截割短程传动系统实验台 | 第127-129页 |
6.2.2 实验台采控系统 | 第129-131页 |
6.3 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131-140页 |
6.3.1 冲击载荷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1-137页 |
6.3.2 阶跃载荷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7-140页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0-147页 |
6.4.1 载荷变化率对机电耦合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6.4.2 滚筒加速度对机电耦合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6.4.3 不同调速方案下系统的机电耦合动态特性分析 | 第143-14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3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49-151页 |
7.2 创新点 | 第151页 |
7.3 展望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3页 |
附录 | 第163-164页 |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63页 |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63-164页 |
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