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在舒缓脑瘫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中的运用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关于亲职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二)关于脑瘫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三)简评 | 第15-16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一)社会支持理论 | 第16页 |
(二)认知行为理论 | 第16-17页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实务方法 | 第18-19页 |
六、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一)脑瘫儿童 | 第19页 |
(二)亲职压力 | 第19-20页 |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20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20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案主情况介绍及需求分析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康复中心相关状况概述 | 第22页 |
第二节 接案 | 第22-23页 |
一、案主的选择(确立服务对象) | 第22页 |
二、案主资料及背景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预估 | 第23-27页 |
一、案主亲职压力异常的相关分析 | 第23-25页 |
二、案主的家庭结构图 | 第25页 |
三、案主需求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个案介入过程 | 第27-39页 |
第一节 介入计划 | 第27-28页 |
一、个案实施目标 | 第27页 |
二、个案实施计划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介入过程 | 第28-39页 |
一、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建立关系 | 第28-30页 |
二、第二阶段: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丰富社会资源 | 第30-32页 |
三、第三阶段:改善家庭关系,获得相应支持 | 第32-34页 |
四、第四阶段:修正认知偏差,进行认知重建 | 第34-36页 |
五、第五阶段:结合自身优势,改善当前困境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个案介入的评估 | 第39-42页 |
第一节 本次实务工作介入的过程评估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本次实务工作介入的结果评估 | 第40-41页 |
一、本次实务积极效果的评估 | 第40页 |
二、实务工作介入的进展与不足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脑瘫儿童家长亲职压力舒缓效果的评估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 第42-45页 |
第一节 关于个案介入的实务总结 | 第42页 |
一、干预方案的优点 | 第42页 |
二、干预方案的缺点 | 第42页 |
第二节 相关建议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