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印刷电路论文

多层PCB板垂直过孔结构的高频特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第1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3-14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全文结构安排第14页
    1.5 本文主要仿真工具及测量仪器第14-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考虑孔壁粗糙度的过孔等效电路建模与分析第17-31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过孔基本结构及孔壁粗糙度问题第17-19页
        2.2.1 过孔基本结构第17-18页
        2.2.2 过孔加工时所带来的粗糙度问题第18-19页
    2.3 过孔孔壁粗糙度对导体损耗的影响机理第19-20页
        2.3.1 趋肤效应第19-20页
        2.3.2 过孔孔壁粗糙度对导体损耗的影响机理第20页
    2.4 考虑孔壁粗糙度的过孔寄生参数推导与等效电路建模第20-26页
        2.4.1 光滑侧壁情况下过孔等效电路与高频寄生参数提取第20-24页
        2.4.2 孔壁粗糙度与过孔寄生参数的关系公式推导第24-26页
        2.4.3 考虑孔壁粗糙度的过孔等效电路建模第26页
    2.5 结果分析第26-30页
        2.5.1 CST全波仿真结果第26-28页
        2.5.2 等效电路计算结果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高速电路差分过孔的传输特性分析第31-49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差分过孔的信号传输基础第31-34页
        3.2.1 差分信号第31-32页
        3.2.2 反射的基本原理第32页
        3.2.3 差分过孔特性阻抗第32-34页
    3.3 差分过孔物理模型及建模第34-35页
    3.4 各设计参数对差分过孔传输特性的影响第35-42页
        3.4.1 过孔直径第35-36页
        3.4.2 反焊盘直径第36-37页
        3.4.3 地孔回流第37-38页
        3.4.4 过孔短柱第38-41页
        3.4.5 出线方式第41-42页
    3.5 过孔的实验测量第42-45页
        3.5.1 模型制作第42-43页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3-45页
    3.6 芯片封装-PCB板长链路联合仿真第45-48页
        3.6.1 信道互连结构第45页
        3.6.2 联合仿真步骤第45-46页
        3.6.3 系统分段模型第46页
        3.6.4 仿真结果分析第46-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高速电路差分过孔串扰分析第49-58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串扰第50-52页
        4.2.1 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第50页
        4.2.2 垂直过孔结构的耦合第50-52页
    4.3 串扰物理模型及建模第52页
    4.4 过孔串扰噪声优化与设计第52-57页
        4.4.1 信号分布方式第53-54页
        4.4.2 信号孔/地孔数量比第54-55页
        4.4.3 布线层选择与过孔短柱的影响第55-57页
        4.4.4 优化设计措施第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第58-60页
    5.1 总结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与非煤源矿物(高岭石和黄铁矿)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以大同晚古生代煤为例
下一篇:深土冻融作用的结构演变及对蠕变变形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