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7页 |
1.2.2 选题的特点 | 第7页 |
1.2.3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 | 第7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7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7-8页 |
2 汽车物流相关理论论述 | 第8-14页 |
2.1 汽车物流概述 | 第8页 |
2.2 汽车生产物流的内容 | 第8-11页 |
2.2.1 汽车生产物流定义 | 第8页 |
2.2.2 汽车生产物流——物料拉动体系介绍 | 第8-10页 |
2.2.3 汽车物流运作模式 | 第10-11页 |
2.3 汽车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 第11-12页 |
2.3.1 复杂的零部件种类 | 第11页 |
2.3.2 要求高效的配送模式 | 第11-12页 |
2.4 汽车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2.4.1 “以客户为中心”物流概念的运用与发展 | 第12-13页 |
2.4.2 多元化的物料管理模式 | 第13页 |
2.4.3 模块化的配送上线方式 | 第13-14页 |
3 HK公司物流体系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 第14-19页 |
3.1 HK公司整体情况简介 | 第14页 |
3.2 HK公司生产概况介绍 | 第14-15页 |
3.3 HK公司物流体系问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3.3.1 物流规划不清晰 | 第16-17页 |
3.3.2 物流系统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需重新梳理 | 第17页 |
3.3.3 物流转运器具投入情况需重新确定 | 第17-18页 |
3.3.4 物流管理相关KPI考核指标需完善 | 第18页 |
3.3.5 整车发运业务需整合 | 第18-19页 |
4 HK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具体方案 | 第19-35页 |
4.1 新厂房物流工艺路线规划 | 第19-24页 |
4.1.1 物流库房 | 第19-21页 |
4.1.2 线边物料存放区 | 第21-22页 |
4.1.3 原材料存放区 | 第22页 |
4.1.4 电池存放间 | 第22-23页 |
4.1.5 化学品库 | 第23-24页 |
4.2 物流部门职能设定 | 第24-25页 |
4.2.1 物料计划及出入库管理 | 第24页 |
4.2.2 物料保管 | 第24页 |
4.2.3 物料配送管理 | 第24页 |
4.2.4 车辆出库及发运 | 第24-25页 |
4.2.5 逆向物流管理 | 第25页 |
4.2.6 账务管理及其他 | 第25页 |
4.3 物流系统组织架构及工作职责设定 | 第25-28页 |
4.3.1 物流系统组织架构设定 | 第25-26页 |
4.3.2 物流系统人员工作内容划分 | 第26-27页 |
4.3.3 物流系统人员岗位职责 | 第27-28页 |
4.4 物流转运器具规划 | 第28-32页 |
4.4.1 年度总物流量评估 | 第28-29页 |
4.4.2 物流转运设备需求量计算统计 | 第29-32页 |
4.5 KPI指标设定 | 第32-34页 |
4.6 整车发运业务的整合 | 第34-35页 |
5 HK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的保障措施 | 第35-44页 |
5.1 人力资源保障 | 第35-36页 |
5.1.1 人员到岗率 | 第35页 |
5.1.2 其它考核及管理方式 | 第35-36页 |
5.1.3 改善活动的组织与激励 | 第36页 |
5.1.4 培训管理 | 第36页 |
5.2 场地及环境保障 | 第36-41页 |
5.2.1 物流场地保障 | 第36-39页 |
5.2.2 工作环境保障 | 第39-41页 |
5.2.3 办公环境及仓储安全保障 | 第41页 |
5.3 设备保障 | 第41-42页 |
5.3.1 转运设备保障 | 第41页 |
5.3.2 仓储设备保障 | 第41-42页 |
5.3.3 计量器具保障 | 第42页 |
5.4 供应商管理保障 | 第42-43页 |
5.4.1 供应商物流管理 | 第42页 |
5.4.2 整车发运管理 | 第42-43页 |
5.5 物流体系过程审核保障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