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介绍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协议栈概述与多信道协调 | 第19-29页 |
2.1 WAVE协议的总体结构 | 第20-25页 |
2.1.1 SAE J2735标准 | 第21-22页 |
2.1.2 IEEE 1609.2协议 | 第22-23页 |
2.1.3 IEEE 1609.3协议 | 第23-24页 |
2.1.4 IEEE 802.11p协议 | 第24-25页 |
2.1.5 IEEE 1609.4协议 | 第25页 |
2.2 多信道协调 | 第25-27页 |
2.2.1 信道分配 | 第25-26页 |
2.2.2 多信道切换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VANET节点时间同步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第29-43页 |
3.1 时间同步的性能要求分析 | 第29-30页 |
3.2 时间同步算法的研究 | 第30-35页 |
3.2.1 BSS内的时间同步算法的设计 | 第31-34页 |
3.2.2 RSU之间的时间同步策略 | 第34-35页 |
3.3 时间同步算法的实现 | 第35-40页 |
3.3.1 时间同步模块的实现 | 第36-37页 |
3.3.2 时间同步算法的测试 | 第37-40页 |
3.4 算法的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3.4.1 时延抖动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3.4.2 时钟频率漂移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VANET通信终端的设计 | 第43-50页 |
4.1 VANET通信终端的平台设计 | 第43-47页 |
4.1.1 OBU的总体平台设计 | 第43页 |
4.1.2 RSU的总体平台设计 | 第43-44页 |
4.1.3 主要模块的选择 | 第44-46页 |
4.1.4 VANET通信终端系统具体设计 | 第46-47页 |
4.2 VANET通信终端的递进式研发框架设计 | 第47-49页 |
4.2.1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47页 |
4.2.2 VANET通信终端的研发框架设计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VANET通信终端的研发 | 第50-69页 |
5.1 802.11p射频模块的调试 | 第50-60页 |
5.1.1 PC+802.11p射频模块的调试 | 第50-56页 |
5.1.2 ARM+802.11p射频模块的调试 | 第56-60页 |
5.2 Ubuntu+QT的平台实现 | 第60-66页 |
5.2.1 用户图形界面的实现 | 第60页 |
5.2.2 ARM系统上的Ubuntu+QT平台实现 | 第60-66页 |
5.3 Ubuntu+QT平台下的系统测试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