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需求响应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需求响应实施意义 | 第11-13页 |
1.2.2 需求响应的种类 | 第13-15页 |
1.2.3 需求响应发展前景 | 第15页 |
1.3 智能配电网中的可靠性与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15-17页 |
1.3.2 配电网风险理论研究 | 第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智能配电网下可靠性评估流程及理论研究 | 第20-29页 |
2.1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体系 | 第20-22页 |
2.2 考虑容量约束对智能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1 负荷削减策略的制定 | 第22页 |
2.2.2 联络线转供能力计算 | 第22-23页 |
2.3 考虑负荷变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 第23-28页 |
2.3.1 负荷曲线聚类分析算法 | 第23-24页 |
2.3.2 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 | 第24-25页 |
2.3.3 元件可靠性模型 | 第25页 |
2.3.4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多种需求响应措施对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建模与分析 | 第29-39页 |
3.1 包含负荷控制的分时电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 | 第29-32页 |
3.1.1 负荷的时段划分 | 第29-30页 |
3.1.2 电价对负荷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需求响应负荷模型 | 第31-32页 |
3.2 需求响应优化模型 | 第32-33页 |
3.3 负荷聚类下的需求响应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3.3.1 基于改进型k-means负荷聚类算法 | 第33-34页 |
3.3.2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 第34-35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5-38页 |
3.4.1 需求响应措施对负荷的调整 | 第35-36页 |
3.4.2 负荷聚类结果显著性分析 | 第36-37页 |
3.4.3 基于负荷聚类的可靠性评估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网可靠性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第39-49页 |
4.1 配电网风险定义 | 第39页 |
4.2 损失风险计算 | 第39-41页 |
4.2.1 赔偿用户损失计算 | 第39-41页 |
4.2.2 收益损失风险计算 | 第41页 |
4.3 需求响应风险计算模型 | 第41页 |
4.4 风险指标计算方法 | 第41-43页 |
4.4.1 配电网元件故障模型 | 第41-42页 |
4.4.2 蒙特卡罗法风险指标计算流程 | 第42-43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43-47页 |
4.5.1 需求响应下的负荷曲线 | 第44-45页 |
4.5.2 基于负荷曲线的风险指标的计算 | 第45-46页 |
4.5.3 需求响应风险与原负荷风险对比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49-50页 |
5.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