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体除磷及净化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水资源污染状况及水体富营养化 | 第8-10页 |
| ·水资源污染状况 | 第8-9页 |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9页 |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9-10页 |
| ·磷与富营养化 | 第10页 |
| ·污水水源除磷技术概述 | 第10-14页 |
| ·化学混凝沉淀除磷技术 | 第11-12页 |
| ·混凝反应的机理 | 第11-12页 |
| ·影响化学混凝的因素 | 第12页 |
| ·吸附-过滤法除磷 | 第12-13页 |
| ·生物法除磷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强化混凝试验研究 | 第16-26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6-18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6-1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17-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5页 |
| ·四种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18-19页 |
| ·pH值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19-20页 |
| ·静沉时间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各混凝剂与PAM的协同作用 | 第21-24页 |
| ·不同混凝剂出水pH值的比较 | 第24页 |
| ·硫酸亚铁对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生态沸石堆水质净化性能的研究 | 第26-3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生态沸石堆对水体中各污染物的静态吸附 | 第27-31页 |
| ·水力负荷对生态沸石堆净化效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进水总磷浓度对生态沸石堆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混凝-吸附示范工程实验研究 | 第34-40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强化除磷脱氮示范工程 | 第34页 |
| ·生态沸石堆在渗滤系统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 ·实验方法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 ·地表水强化除磷脱氮示范工程应用 | 第35-36页 |
| ·硫酸亚铁在示范工程中混凝除磷应用 | 第35-36页 |
| ·硫酸亚铁的经济性评价 | 第36页 |
| ·A型生态沸石堆在地表水渗滤系统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0-42页 |
| ·主要结论 | 第40-41页 |
| ·展望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