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深海管汇套筒连接器 | 第14-20页 |
1.2.1 套筒连接器的发展与应用 | 第15-18页 |
1.2.2 套筒连接器分类 | 第18-20页 |
1.2.3 套筒连接器总结 | 第2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2章 深海管汇立式套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深海管汇立式套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 | 第23-32页 |
2.2.1 立式套筒连接器的系统组成 | 第23-24页 |
2.2.2 立式套筒连接器的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2.2.3 套筒连接器关键部位的设计 | 第25-32页 |
2.3 深海管汇立式套筒连接器的力学分析 | 第32-38页 |
2.3.1 立式套筒连接器预紧状态下力学分析 | 第32-34页 |
2.3.2 套筒连接器生产状态下力学分析 | 第34-36页 |
2.3.3 机械效率分析 | 第36-38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预紧状态下深海套筒连接器密封性能研究 | 第39-5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接触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39-41页 |
3.2.1 接触分析分类 | 第39-40页 |
3.2.2 密封接触微观研究 | 第40-41页 |
3.3 深海套筒连接器的密封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3.3.1 连接器密封工作原理 | 第41-42页 |
3.3.2 密封接触分析 | 第42页 |
3.3.3 预紧状态下密封圈的轴向载荷分析 | 第42-45页 |
3.3.4 套筒连接器安装时密封性能的数学模型 | 第45页 |
3.4 立式套筒连接器的模型建立与有限元计算 | 第45-50页 |
3.4.1 立式套筒连接器模型简化 | 第45-47页 |
3.4.2 立式套筒连接器网格划分与接触设定 | 第47-49页 |
3.4.3 模型的载荷及边界条件设定 | 第49-50页 |
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3.5.1 预紧状态下轴向位移理论解和数值解的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3.5.2 预紧状态下轴向载荷理论解和数值解的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生产状态下深水套筒连接器的密封性能研究 | 第55-71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温度场热力学理论力学分析 | 第55-58页 |
4.2.1 热传递方式分类 | 第55-56页 |
4.2.2 温度场综合应力理论力学分析 | 第56-58页 |
4.3 套筒连接器稳态热—结构耦合场应力分析 | 第58-63页 |
4.3.1 套筒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4.3.2 稳态热—结构耦合场数值分析 | 第59-61页 |
4.3.3 透镜垫系统预紧力不同时的模拟 | 第61-62页 |
4.3.4 不同内压下透镜垫密封状态模拟 | 第62-63页 |
4.4 套筒连接器瞬态热—结构耦合场应力分析 | 第63-68页 |
4.4.1 套筒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4.4.2 瞬态热—结构耦合场数值分析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