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1O2介导Executer蛋白依赖信号参入链格孢菌病原体引起拟南芥成熟植株病害过程的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6页
    1.植物胁迫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和作用第16-20页
        1.1 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及其作用第16-18页
        1.2 植物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清除及功能第18-20页
    2.植物细胞单线态氧(~1O_2)信号转导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第20-26页
        2.1 单线态氧(~1O_2)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第20-22页
        2.2 单线态氧(~1O_2)在信号分子转导中的作用及其应答基因网络第22-25页
        2.3 单线态氧信号途径与其他信号网络交叉互作第25-26页
    3.植物对病原真菌的抵抗第26-33页
        3.1 病原真菌侵染植物机制第26-27页
        3.2 植物抵抗病原菌入侵机制第27-30页
        3.3 活性氧(ROS)在腐生型真菌侵染寄主过程中的发生第30页
        3.4 紫茎泽兰致病型链格孢菌(A. alternata(Fr.) keissler)第30-32页
        3.5 植物防卫基因edsl第32-33页
    4.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3-36页
第二章 链格孢菌病原体侵染拟南芥研究体系构建第36-52页
    1.材料与方法第36-44页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6-37页
        1.2 实验方法第37-44页
    2.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2.1 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侵染处理拟南芥植株叶片体系的研究第44-47页
        2.2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拟南芥叶片体系的研究第47-50页
    3.讨论第50-52页
第三章 ~1O_2介导EX蛋白依赖信号参入了链格抱菌病原体诱导拟南芥成熟植株病害过程第52-62页
    1.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53页
        1.2 方法第53-54页
    2.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2.1 链格孢菌菌饼诱导拟南芥Col-0和exlex2叶片病斑产生第54-55页
        2.2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对拟南芥叶片电解质泄漏的影响第55-56页
        2.3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对拟南芥Col-0和exlex2活体叶片细胞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2.4 Imaging-PAM监测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后拟南芥Col-O和exlex2活体叶片病害发展情况第57-58页
        2.5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对拟南芥Col-0和exlex2活体叶片中单线态氧标记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58-60页
    3.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1O_2介导EX蛋白依赖的信号引起胁迫适应第62-72页
    1.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63页
        1.2 方法第63-64页
    2.结果与分析第64-71页
        2.1 预处理条件确定第64-65页
        2.2 高光低温预处理对链格孢菌菌饼引起拟南芥叶片病斑的影响第65-66页
        2.3 光低温预处理对链格孢菌引起拟南芥Col-O和exlex2叶片电解质泄露的影响第66-67页
        2.4 高光低温预处理对链格孢菌侵染拟南芥Col-O和exlex2活体叶片中~1O_2标记标记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67-71页
    3.讨论第71-72页
第五章 EDS1在链格孢菌与拟南芥互作中的作用初探第72-80页
    1. 实验材料的准备第72-73页
        1.1 苗的种植第72页
        1.2 链格孢菌的培养第72页
        1.3 链格孢菌菌饼侵染拟南芥叶片病斑观察第72页
        1.4 链格孢菌菌饼侵染拟南芥活体叶片后电解质泄露测定第72页
        1.5 链格孢菌菌饼侵染拟南芥活体叶片后细胞死亡检测第72-73页
        1.6 Imaging-PAM监测链格孢菌菌饼引起拟南芥的病害发展情况第73页
        1.7 链格孢菌菌饼侵染拟南芥活体叶片后单线态氧标记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73页
    2.结果与分析第73-78页
        2.1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对拟南芥Col-0和eds1叶片病斑形成的影响第73-74页
        2.2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对拟南芥Col-0和eds1叶片细胞活性的影响第74页
        2.3 Imaging-PAM监测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后拟南芥Col-0和eds1活体叶片病害形成水平第74-75页
        2.4 链格孢菌菌饼处理对拟南芥Col-0和eds1活体叶片中~1O_2标记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75-78页
    3.讨论第78-80页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EDV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及pAPN稳定表达细胞系的构建
下一篇:短小芽孢杆菌GBSW19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其p450细胞色素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