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北隆起跃满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2 工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1-12页 |
1.5 主要成果及进展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20页 |
2.1 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2.1.1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3页 |
2.1.2 奥陶系地层岩石类型 | 第13-15页 |
2.1.3 奥陶系综合地层剖面的建立 | 第15-17页 |
2.2 断裂特征 | 第17-20页 |
第3章 沉积相分析 | 第20-32页 |
3.1 沉积相划分的标志 | 第20-22页 |
3.1.1 颜色 | 第20页 |
3.1.2 岩性 | 第20-21页 |
3.1.3 沉积构造 | 第21页 |
3.1.4 生物成因构造 | 第21-22页 |
3.2 沉积相类型和特征 | 第22-23页 |
3.2.1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22-23页 |
3.2.2 沉积相连井对比 | 第23页 |
3.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23-32页 |
第4章 储层特征描述 | 第32-49页 |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2-33页 |
4.2 储集空间类型 | 第33-34页 |
4.2.1 宏观储集空间类型 | 第33-34页 |
4.2.2 微观储集空间类型 | 第34页 |
4.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4-35页 |
4.4 储层类型 | 第35-38页 |
4.4.1 洞穴型储层 | 第35-36页 |
4.4.2 孔洞型储层 | 第36-37页 |
4.4.3 裂缝型储层 | 第37页 |
4.4.4 裂缝孔洞型储 | 第37-38页 |
4.5 岩溶储层识别标志 | 第38-49页 |
4.5.1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8-41页 |
4.5.2 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 第41-46页 |
4.5.3 储层钻井响应特征 | 第46-47页 |
4.5.4 储层岩石学响应特征 | 第47-49页 |
第5章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评价预测 | 第49-68页 |
5.1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第49-53页 |
5.1.1 岩溶作用 | 第49-50页 |
5.1.2 构造断裂作用 | 第50页 |
5.1.3 沉积相和岩石类型 | 第50-53页 |
5.2 储层综合评价 | 第53-61页 |
5.2.1 单井储层评价 | 第53-55页 |
5.2.2 连井储层对比 | 第55-61页 |
5.2.3 储层分布特征 | 第61页 |
5.3 有利储层及有利区带预测 | 第61-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