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

张其昀的儒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张其昀儒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第14-21页
    2.1 张其昀生平概要第14-16页
        2.1.1 学生时期第14页
        2.1.2 任教时期第14-15页
        2.1.3 从政时期第15-16页
    2.2 张其昀儒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6-17页
    2.3 张其昀儒学思想形成的个人背景第17-20页
        2.3.1 张其昀儒学思想形成的生活环境影响第17页
        2.3.2 教育环境对张其昀儒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第17-19页
        2.3.3 访学经历对张其昀儒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张其昀的主要儒学思想主张第21-30页
    3.1 哲学领域的儒学主张第21-22页
        3.1.1 中庸思想第21页
        3.1.2 现实主义第21-22页
    3.2 教育领域的儒学主张第22-24页
        3.2.1 孝道教化第22-23页
        3.2.2 礼乐教育第23-24页
    3.3 政治领域的儒学主张第24-26页
        3.3.1 民本思想第24-25页
        3.3.2 政教合一第25页
        3.3.3 民治思想第25-26页
    3.4 法律领域的儒学主张第26页
    3.5 宗教领域的儒学主张第26-28页
        3.5.1 儒教的天理第26-27页
        3.5.2 儒教的修行第27-28页
        3.5.3 儒教的终极价值第28页
    3.6 本章小结第28-30页
4 张其昀儒学思想的实践第30-36页
    4.1 学术实践第30-31页
    4.2 教育实践第31-33页
        4.2.1 基础教育第31-32页
        4.2.2 高等教育第32-33页
    4.3 政治实践第33-34页
    4.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5 张其昀儒学思想的评价第36-41页
    5.1 张其昀儒学思想的特点第36-37页
    5.2 张其昀儒学思想的历史意义第37-38页
        5.2.1 为当代教育注入儒学元素第37页
        5.2.2 推动中国的儒学进程第37-38页
    5.3 张其昀儒学思想的特征第38-40页
        5.3.1 保守主义第38-40页
        5.3.2 理想主义第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6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文地理视角下的李恭研究
下一篇:论张载之“乐”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