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我国文化遗产的特点 | 第9页 |
1.1.2 现有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的情况 | 第9-10页 |
1.1.3 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与云计算 | 第10页 |
1.1.4 图像化界面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的由来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路线 | 第11-14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图像化界面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的设计理念 | 第17-31页 |
2.1 图像化界面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解析 | 第17-18页 |
2.1.1 图像化界面解析 | 第17页 |
2.1.2 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解析 | 第17-18页 |
2.2 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录入机制 | 第18-20页 |
2.2.1 数据信息的来源 | 第18页 |
2.2.2 数据库录入标准与全国文物普查 | 第18-19页 |
2.2.3 数据信息录入的量变与质变 | 第19-20页 |
2.3 手机应用程序作为数据库的接入端口 | 第20-22页 |
2.3.1 手机应用程序与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 第20-21页 |
2.3.2 安全性与开放性 | 第21-22页 |
2.4 多样化信息调取途径构成的星状网络 | 第22-25页 |
2.4.1 信息调取途径多样化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2.4.2 信息调取的途径 | 第23-25页 |
2.4.3 信息调取途径的可扩展性 | 第25页 |
2.5 图像化界面文化遗产数据库自给自足生态链的探索 | 第25-31页 |
2.5.1 数据库的未来发展观 | 第25-26页 |
2.5.2 生态链形成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2.5.3 三大运营方式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图像化界面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设计实现——以新疆岩画为例 | 第31-47页 |
3.1 新疆岩画简介 | 第31-34页 |
3.1.1 新疆岩画的特点及三大价值 | 第31-33页 |
3.1.2 以新疆岩画为例的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3.2 岩画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录入 | 第34-35页 |
3.2.1 新疆岩画实地考察调研简介 | 第34页 |
3.2.2 新疆岩画调研成果信息参数 | 第34-35页 |
3.3 各类信息录入标准的建立 | 第35-38页 |
3.3.1 三维模型的录入标准 | 第35-36页 |
3.3.2 图像信息的录入标准 | 第36-37页 |
3.3.3 文物保护信息的录入标准 | 第37页 |
3.3.4 文字信息的录入标准 | 第37页 |
3.3.5 数据信息录入软件的基本设计概念 | 第37-38页 |
3.4 岩画数据信息的利用 | 第38-39页 |
3.5 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39-47页 |
3.5.1 图标与界面的设计 | 第39-42页 |
3.5.2 目录结构与动效的设计 | 第42-44页 |
3.5.3 应用程序原型的制作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图像化界面文化遗产数据库的使用演示 | 第47-61页 |
4.1 主界面的使用演示 | 第47-53页 |
4.1.1 主界面布局 | 第47-48页 |
4.1.2 多样化的数据接入口演示 | 第48-53页 |
4.2 地图界面的使用演示 | 第53-56页 |
4.3 互动交流演示 | 第56-59页 |
4.4 不同使用者“会员差异”的安全限制演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