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问题初探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大陆法系间接正犯概述 | 第13-18页 |
·刑法史上的间接正犯 | 第13-16页 |
·间接正犯概念的产生 | 第16页 |
·间接正犯的特征和定义 | 第16-18页 |
第3章 间接正犯的类型 | 第18-21页 |
·利用意识空白者实行犯罪 | 第18页 |
·利用空白犯罪意识者实行犯罪 | 第18-21页 |
·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犯罪 | 第18-19页 |
·利用他人的故意行为或者称为有故意的工具 | 第19页 |
·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 | 第19-20页 |
·利用他人的正当行为 | 第20页 |
·利用强制手段来操纵他人犯罪 | 第20-21页 |
第4章 间接正犯的着手 | 第21-26页 |
·着手的理论 | 第21-22页 |
·间接正犯着手的理论 | 第22-23页 |
·利用者说 | 第22页 |
·被利用者说 | 第22-23页 |
·折中说 | 第23页 |
·评析与见解 | 第23-26页 |
第5章 身份对间接正犯成立的影响 | 第26-31页 |
·有身份的人利用无身份的工具的情况 | 第26-30页 |
·被利用人为无身份工具的学说 | 第26-29页 |
·评析和见解 | 第29-30页 |
·无身份的人利用有身份人的情况 | 第30-31页 |
第6章 间接正犯和教唆犯 | 第31-37页 |
·从共犯论角度进行比较 | 第31-34页 |
·共犯独立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 | 第31-33页 |
·依照共犯从属性说的区别 | 第33-34页 |
·从正犯论角度进行比较 | 第34-35页 |
·间接正犯和教唆犯关系的思考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