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中国语境下涉嫌诽谤罪之法理思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1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2章 涉嫌诽谤罪之典型案件剖析第13-23页
   ·案例举要第13-15页
     ·彭水诗案和王帅案第13页
     ·吴保全案第13-14页
     ·陕西汉中案第14-15页
     ·福州网民案第15页
   ·四类案件之异同第15-19页
     ·案件之间的共同点第15-17页
     ·案件之间的区别第17-19页
   ·涉嫌诽谤罪案件频发的原因剖析第19-23页
     ·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欠缺第19页
     ·公共人物角色的自我混淆第19-20页
     ·政府启动公诉程序的限制性条件模糊第20页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第20-21页
     ·政治宽容之文化传统的缺失第21-23页
第3章 慎用诽谤罪的重要意义第23-27页
   ·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前提第23-24页
     ·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第23页
     ·知情权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前提条件第23-24页
   ·表达权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途径第24-25页
     ·表达权的界定第24页
     ·表达权的实现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第24-25页
     ·表达权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宽容心态第25页
   ·监督权是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保证第25-27页
     ·监督权是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第25页
     ·公民监督权对权力之制衡性作用第25-27页
第4章 国外慎用诽谤罪相关实践考察第27-33页
   ·美国诽谤罪的历史及慎用举措第27-29页
     ·美国诽谤罪的历史沿革第27-28页
     ·对启动诽谤罪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第28-29页
   ·英国诽谤罪的历史及慎用举措第29-30页
     ·英国诽谤罪之演进历程第29页
     ·从启动检察公诉程序上限制政府官员或一般公民启动形式诽谤诉讼第29-30页
   ·其他国家慎用诽谤罪的具体表现第30-31页
     ·设置免责例外第30-31页
     ·构筑程序上的保障第31页
   ·启示第31-33页
第5章 中国语境下慎用诽谤罪的对策第33-43页
   ·从立法上严格限制诽谤罪的适用第33-36页
     ·确定诽谤罪及其类罪名的具体适用范围第33-34页
     ·区分损害名誉权的类罪名第34-35页
     ·从程序上限制政府及官员提起诽谤罪诉讼第35-36页
   ·培育和强化言论自由的审判法理第36-38页
     ·积极借鉴西方言论自由的审判法理第36页
     ·在司法审判中引入容许风险之理论第36-38页
     ·区别对待普通人物和公共人物的诽谤案件第38页
   ·慎用诽谤罪之配套性机制第38-43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第38-39页
     ·充分保障新闻媒体和公民的舆论监督权第39-40页
     ·大力培育政治宽容的精神第40-41页
     ·提升社会宽容以反哺政治宽容第41-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
下一篇:间接正犯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