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智能材料论文

一种刚度可调的二肽聚乙烯亚胺界面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5页
    1.1 刚度可调材料第14-19页
        1.1.1 刚度可调材料简介第14-16页
        1.1.2 刚度可调材料的应用第16-19页
    1.2 材料刚度的调控手段第19-26页
        1.2.1 溶剂调控第20-22页
        1.2.2 电刺激调控第22-23页
        1.2.3 光调控第23-24页
        1.2.4 离子调控第24-25页
        1.2.5 其他手段调控第25-26页
    1.3 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诱导的材料宏观性质的变化第26-31页
        1.3.1 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诱导的材料形貌的调控第27-28页
        1.3.2 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诱导的材料浸润性的改变第28-30页
        1.3.3 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诱导的凝胶宏观性质的改变第30-31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31-35页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31-32页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3 课题的意义及创新性第33-35页
第2章 基于糖-寡肽相互作用的二肽聚乙烯亚胺界面材料的响应性研究第35-74页
    2.1 引言第35-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51页
        2.2.1 实验原料与主要试剂第37-38页
        2.2.2 测试表征与仪器第38-39页
        2.2.3 二肽功能单元的合成、纯化与表征第39-42页
        2.2.4 二肽聚乙烯亚胺的合成与表征第42-45页
        2.2.5 聚合物在石英微晶体天平金芯片的修饰第45-46页
        2.2.6 聚合物膜对手性单糖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6-47页
        2.2.7 聚合物膜刚度、形貌与粘附力研究第47-5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1-72页
        2.3.1 聚合物PEI-g-D-DF的表征第51-53页
        2.3.2 QCM-D金芯片基底聚合物膜的表征分析第53-56页
        2.3.3 聚合物膜PEI-g-D-DF对手性单糖吸附动力学研究分析第56-64页
        2.3.4 聚合物膜PEI-g-D-DF表面AFM微观力学性质研究分析第64-72页
    2.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3章 PEI-g-D-DF与单糖相互作用响应性机制研究第74-94页
    3.1 引言第74-75页
    3.2 实验部分第75-82页
        3.2.1 实验试剂第75-76页
        3.2.2 测试表征与仪器第76-77页
        3.2.3 荧光滴定法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第77-80页
        3.2.4 利用核磁氢谱研究分子间作用力第80页
        3.2.5 红外光谱研究聚合物PEI-g-D-DF与L/D-核糖的相互作用第80-81页
        3.2.6 聚合物PEI-g-D-DF水合半径测试第81页
        3.2.7 聚合物PEI-g-D-DF与L/D-核糖、L/D-脱氧核糖结合方式计算第81-8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2-92页
        3.3.1 α-D-Asp-D-Phe、三乙基四胺与单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第82-86页
        3.3.2 PEI-g-D-DF与单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第86-89页
        3.3.3 聚合物膜PEI-g-D-DF刚度转变的分子机制第89-92页
    3.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聚合物膜PEI-g-D-DF在对映体过量值测量和细胞工程的应用第94-106页
    4.1 引言第94-97页
    4.2 实验部分第97-100页
        4.2.1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97页
        4.2.2 测试表征与仪器第97-98页
        4.2.3 金涂层基底聚合物膜PEI-g-D-DF的制备第98页
        4.2.4 核糖和脱氧核糖对映体过量值的测量第98-99页
        4.2.5 人体卵巢透明癌纤维细胞培养第99-10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4页
        4.3.1 核糖对映体过量值的测定第100-102页
        4.3.2 利用聚合物膜PEI-g-D-DF调控细胞行为第102-104页
    4.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5章 基于聚合物PEI-g-D-DF的糖分离色谱柱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第106-120页
    5.1 引言第106-108页
    5.2 实验部分第108-112页
        5.2.1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108-109页
        5.2.2 测试表征与仪器第109-110页
        5.2.3 硅球基底接枝PEI-g-D-DF及对应色谱柱的制备第110-111页
        5.2.4 PEI-g-D-DF色谱柱糖分离实验第111-11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2-118页
        5.3.1 PEI-g-D-DF@SiO_2的表征第112-115页
        5.3.2 PEI-g-D-DF色谱柱糖分离性能第115-118页
    5.4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6章 基于二肽Asp-Phe单元的对称性破缺研究第120-135页
    6.1 引言第120-121页
    6.2 实验部分第121-124页
        6.2.1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121-122页
        6.2.2 测试表征与仪器第122-123页
        6.2.3 手性凝胶因子L,L-G和D,D-G的合成和表征第123-12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4-134页
        6.3.1 L,L-G和D,D-G的分子手性和光响应特性研究第124-126页
        6.3.2 L,L-G和D,D-G的凝胶-溶液转变实验第126-128页
        6.3.3 L,L-G和D,D-G的组装行为研究第128-131页
        6.3.4 对称性破缺的分子机制研究第131-134页
    6.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7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7.1 论文结论第135-137页
    7.2 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封建主义话语创新史(1929-1939)研究:从史学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
下一篇:泰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