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1.1 UV固化概述 | 第16-17页 |
1.1.1 光固化技术 | 第16页 |
1.1.2 光固化体系 | 第16页 |
1.1.3 环氧固化体系聚合机理 | 第16-17页 |
1.1.4 光引发剂 | 第17页 |
1.2 二芳基碘鎓盐的合成方法概述 | 第17-26页 |
1.2.1 二芳基碘鎓盐结构 | 第17-18页 |
1.2.2 二芳基碘鎓盐的合成 | 第18-23页 |
1.2.2.1 无机碘化物(Ⅲ)合成二芳基碘鎓盐 | 第19-20页 |
1.2.2.2 有机碘化物(Ⅲ)合成二芳基碘鎓盐 | 第20-23页 |
1.2.3 “一锅法”合成碘鎓盐 | 第23-26页 |
1.3 光敏剂增感机理 | 第26-27页 |
1.4 光学高温计法简介 | 第27-28页 |
1.5 氧杂环丁烷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1.5.1 阳离子型光固化概述 | 第28页 |
1.5.2 氧杂环丁烷概述 | 第28-29页 |
1.5.3 氧杂环丁烷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1.7 论文创新点说明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不同结构碘鎓盐的合成及其光引发体系的性能研究 | 第34-52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2.3.1 对称的二芳基碘鎓盐的合成 | 第35-37页 |
2.3.2 不对称的二芳基碘鎓盐的合成 | 第37-38页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8-39页 |
2.3.4 氧化还原电势的测定 | 第39页 |
2.3.5 近红外光谱实验 | 第39-40页 |
2.3.6 光电子转移反应△Get的计算 | 第4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2.4.1 二芳基碘鎓盐的结构表征 | 第40-42页 |
2.4.2 不同结构碘鎓盐和光敏剂的UV图 | 第42-43页 |
2.4.3 不同光敏剂对ONI-1的增感 | 第43-44页 |
2.4.4 不同结构的碘鎓盐引发E-51光聚合 | 第44-46页 |
2.4.5 IX/ONI间光电子转移反应的自由能 | 第46-47页 |
2.4.6 前线轨道能级 | 第47-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脂环族环氧树脂与氧杂环丁烷单体混合的光聚合研究 | 第52-64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3.2.3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3.2.3.1 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的合成 | 第53-54页 |
3.2.3.2 二(4-甲基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 | 第54页 |
3.2.3.3 OP法所用树脂体系的配制和操作方法 | 第54页 |
3.2.3.4 凝胶含量的测定 | 第54页 |
3.2.3.5 FT-IR测试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3.3.1 OP法的校准 | 第54-59页 |
3.3.1.1 光强对ERL4221树脂固化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1.2 IX添加量对ERL4221固化速率的影响 | 第56页 |
3.3.1.3 光引发剂添加量对ERL4221固化速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1.4 近红外实验结果与OP法实验结果比较 | 第57-59页 |
3.3.2 ERL4221和EHO间光聚合速率相互影响 | 第59-62页 |
3.3.3 FT-IR谱图解析 | 第62-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2-103页 |
附件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