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1 材料 | 第18-22页 |
1.1 实验细胞株 | 第18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19-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1 PEG/DOX/CUR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26页 |
2.1.1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OX含量 | 第22页 |
2.1.2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CUR含量 | 第22-23页 |
2.1.3 PEG/DOX/CUR的制备 | 第23-24页 |
2.1.4 PEG/DOX/CUR核磁氢谱 | 第24页 |
2.1.5 包封率及载药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1.6 PEG/DOX/CUR紫外荧光光谱检测 | 第24页 |
2.1.7 PEG/DOX/CUR粒径和电位测量 | 第24-25页 |
2.1.8 PEG/DOX/CUR胶束形态学检测 | 第25页 |
2.1.9 PEG/DOX/CUR制剂外观考察 | 第25页 |
2.1.10 PEG/DOX/CUR体外释放研究 | 第25-26页 |
2.1.11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2.2 PEG/DOX/CUR抗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 第26-27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6页 |
2.2.2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6页 |
2.2.3 细胞凋亡实验 | 第26-27页 |
2.2.4 细胞划痕实验 | 第27页 |
2.3 细胞摄取机制研究 | 第27-30页 |
2.3.1 细胞摄取实验 | 第27-28页 |
2.3.2 细胞摄取时间温度依赖实验 | 第28页 |
2.3.3 细胞内吞途径实验 | 第28-3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0-46页 |
3.1 PEG/DOX/CUR制备及表征 | 第30-37页 |
3.1.1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OX含量方法的确定 | 第30页 |
3.1.2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CUR含量方法的确定 | 第30-31页 |
3.1.3 PEG/DOX/CUR的制备 | 第31-32页 |
3.1.4 PEG/DOX/CUR核磁氢谱 | 第32-33页 |
3.1.5 PEG/DOX/CUR紫外及荧光光谱 | 第33-34页 |
3.1.6 PEG/DOX/CUR粒径、电位及形貌 | 第34页 |
3.1.7 PEG/DOX/CUR稳定性 | 第34-35页 |
3.1.8 PEG/DOX/CUR外观 | 第35页 |
3.1.9 PEG/DOX/CUR体外释放 | 第35-37页 |
3.2 体外抗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37-41页 |
3.2.1 DOX和CUR协同作用 | 第37页 |
3.2.2 空白纳米胶束细胞毒性 | 第37-38页 |
3.2.3 PEG/DOX/CUR抗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 第38-39页 |
3.2.4 钙黄绿素/碘化丙啶双染 | 第39-40页 |
3.2.5 细胞迁移实验 | 第40-41页 |
3.3 细胞摄取机制研究 | 第41-46页 |
3.3.1 细胞摄取 | 第41-43页 |
3.3.2 细胞摄取时间温度依赖性 | 第43-44页 |
3.3.3 细胞内吞途径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综述 | 第5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