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回填土中隧道开挖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主要存在问题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工程项目背景第17-31页
    2.1 工程概况第17-18页
    2.2 工程地质第18-24页
        2.2.1 自然地理第18页
        2.2.2 地形地貌第18-21页
        2.2.3 地质构造第21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1-23页
        2.2.5 地震第23页
        2.2.6 不良地质作用第23-24页
    2.3 注浆加固方案第24-27页
        2.3.1 大管棚施工工艺第24-26页
        2.3.2 隧道支护体系第26-27页
    2.4 回填土隧道施工主要技术问题第27-29页
    2.5 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回填土隧道数值分析第31-52页
    3.1 回填土隧道围岩概述及评价第31-32页
        3.1.1 回填土隧道围岩概述第31页
        3.1.2 回填土围岩评价第31-32页
    3.2 回填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第32-37页
        3.2.1 试验装置第32页
        3.2.2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32-33页
        3.2.3 试验成果与计算第33-37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43页
        3.3.1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第37-38页
        3.3.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8-43页
        3.3.3 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标准第43页
    3.4 隧道围岩变形及路面沉降分析第43-48页
        3.4.1 隧道围岩变形分析第44-47页
        3.4.2 路面沉降位移分析第47-48页
    3.5 隧道围岩应力分析第48-49页
        3.5.1 隧道围岩最大主应力分析第48-49页
        3.5.2 隧道围岩最小主应力分析第49页
    3.6 隧道初期支护应力分析第49-51页
        3.6.1 隧道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分析第49-50页
        3.6.2 隧道初期支护最小主应力分析第50-51页
    3.7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注浆厚度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第52-63页
    4.1 围岩和初期支护分担荷载比例的分配第52-53页
    4.2 注浆厚度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第53-57页
        4.2.1 注浆厚度对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第53-54页
        4.2.2 注浆厚度对隧道水平净空收敛分析第54-55页
        4.2.3 注浆厚度对路面沉降分析第55-57页
    4.3 注浆厚度对隧道围岩及衬砌应力的分析第57-61页
        4.3.1 注浆厚度对围岩应力的分析第57-58页
        4.3.2 注浆厚度对初期支护应力的变化第58-61页
    4.4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基于应力释放率下的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应力研究第63-72页
    5.1 位移释放和应力释放的概念第63-64页
    5.2 释放荷载比例对隧道的影响第64-70页
        5.2.1 释放荷载比例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第64-66页
        5.2.2 释放荷载比例对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第66-68页
        5.2.3 释放荷载比例对初期支护应力的变化规律第68-70页
    5.3 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施工方案的比选及应用第72-76页
    6.1 施工方案的选定第72-73页
    6.2 施工方案的应用及监控量测第73-75页
    6.3 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结论第76-78页
    7.1 结论和设计建议第76-77页
    7.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卵石层隧道变形离散元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下一篇:Y形多车道汇入型路口信号灯设置依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