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35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7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15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一) 国内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30页 |
(二) 国外有关制度治党研究现状述评 | 第30页 |
(三) 国内外有关制度治党研究述评 | 第30-31页 |
三、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一) 论文框架 | 第31-3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四、创新思考与不足 | 第33-35页 |
(一) 主要创新点 | 第33-34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基本理论阐述 | 第35-83页 |
一、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概念 | 第35-43页 |
(一) 制度的内涵 | 第35-40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概念 | 第40-43页 |
二、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逻辑架构 | 第43-78页 |
(一)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主体 | 第43-46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客体 | 第46-73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方式 | 第73-76页 |
(四)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目标 | 第76-78页 |
三、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功能和意义 | 第78-83页 |
(一) 制度治党的功能 | 第79-80页 |
(二) 制度治党的意义 | 第80-83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 第83-116页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制度治党思想 | 第83-9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思想 | 第83-88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制度治党思想 | 第88-94页 |
二、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思想及实践 | 第94-103页 |
(一) 毛泽东制度治党思想及实践 | 第94-97页 |
(二) 邓小平制度治党思想及实践 | 第97-98页 |
(三) 江泽民制度治党思想及实践 | 第98-99页 |
(四) 胡锦涛制度治党思想及实践 | 第99-101页 |
(五) 习近平制度治党思想及实践 | 第101-103页 |
三、世界主要政党制度治党的实践 | 第103-116页 |
(一) 苏联共产党执政实践 | 第103-105页 |
(二)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实践 | 第105-112页 |
(三) 越南共产党的执政实践 | 第112-116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内容体系 | 第116-134页 |
一、中国共产党治党制度内容及分类 | 第116-125页 |
二、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体系 | 第125-128页 |
(一) 制度治党体系的内容 | 第126-127页 |
(二) 健全制度体系原则 | 第127-128页 |
三、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需要妥善处理的几对关系 | 第128-130页 |
(一) 党章和宪法的关系 | 第128-129页 |
(二) 党内制度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 第129-130页 |
(三) 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关系 | 第130页 |
四、中国共产党治党制度的特点 | 第130-134页 |
(一) 科学性与权威性 | 第131页 |
(二) 系统性与实践性 | 第131-133页 |
(三) 阶级性与发展性 | 第133-134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现实追问 | 第134-169页 |
一、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面临的环境变革 | 第134-141页 |
(一) 世情: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为制度治党提出高标准 | 第134-136页 |
(二) 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制度治党提出新期待 | 第136-139页 |
(三) 党情:“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为制度治党提出严要求 | 第139-141页 |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环境分析 | 第141-150页 |
(一)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面临的优势 | 第141-144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面临的机会 | 第144-146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面临的挑战 | 第146-150页 |
三、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存在的问题 | 第150-163页 |
(一) 制度设计有待增强 | 第151-154页 |
(二) 制度执行力度和均衡度有待强化 | 第154-158页 |
(三) 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协同性有待强化 | 第158-160页 |
(四) 制度文化有待培育 | 第160-162页 |
(五) 制度治党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 第162-163页 |
四、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63-169页 |
(一) 普通党员主体角度 | 第164页 |
(二) 党员领导干部主体角度 | 第164-166页 |
(三) 经济社会环境角度 | 第166页 |
(四) 管党治党任务角度 | 第166-167页 |
(五) 制度自身发展角度 | 第167-169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实现路径 | 第169-212页 |
一、加强制度设计,编牢制度治党的笼子 | 第169-180页 |
(一) 明晰制度制定的主体 | 第170-171页 |
(二)严格制度设计的程序 | 第171-172页 |
(三) 恪守制度设计的原则 | 第172-176页 |
(四) 完善制度体系 | 第176-177页 |
(五) 健全制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177-180页 |
二、提高制度执行力,强化制度治党生命力 | 第180-189页 |
(一) 明晰制度执行的主体 | 第181-186页 |
(二) 严控制度执行的过程 | 第186-187页 |
(三) 科学评估制度执行效果 | 第187页 |
(四) 强化制度执行力 | 第187-189页 |
三、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 第189-194页 |
(一) 固本培元,同步发力 | 第190-193页 |
(二) 目标一致,同向发力 | 第193-194页 |
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良好制度场 | 第194-205页 |
(一) 加强制度自觉,增强制度认同 | 第195-201页 |
(二) 增强制度自信,强化制度信仰 | 第201-203页 |
(三) 强化制度自强,践行制度治党 | 第203-205页 |
五、加强制度治党监督,提升制度治党效能 | 第205-212页 |
(一) 明晰监督的主体和客体 | 第206-211页 |
(二) 严格监督的程序和方式 | 第211-212页 |
结论 | 第212-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 | 第225-226页 |
致谢 | 第226-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