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武术气功论文

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的下肢肌电及运动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1 前言第13-16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13-14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4-16页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第16-24页
    2.1 相关文献的整理第16-17页
    2.2 关于肌电的研究第17-18页
        2.2.1 肌电图的概述及生理学基础第17页
        2.2.2 肌电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3 关于运动学的研究第18-19页
        2.3.1 运动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页
        2.3.2 运动学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2.4 关于平衡的研究第19-20页
        2.4.1 平衡的概述第19页
        2.4.2 平衡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2.5 关于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研究第20-23页
        2.5.1 五禽戏的概述第20-21页
        2.5.2 五禽戏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2.6 个人见解第23-24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4-32页
    3.1 研究对象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32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4页
        3.2.2 专家访谈法第24页
        3.2.3 实验法第24-30页
        3.2.4 数理统计法第30-32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2-74页
    4.1 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的阶段划分第32-34页
        4.1.1 竞赛鹿奔平衡动作的阶段划分第32-33页
        4.1.2 竞赛熊晃平衡动作的阶段划分第33页
        4.1.3 竞赛猿摘平衡动作的阶段划分第33-34页
    4.2 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的支持腿运动学特征分析第34-51页
        4.2.1 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重心变化特征分析第34-39页
        4.2.2 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主要关节变化特征分析第39-51页
    4.3 五禽戏竞赛功法平衡动作支撑腿表面肌电特征分析第51-66页
        4.3.1 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肌肉激活时序特征分析第51-58页
        4.3.2 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支撑腿肌肉IEMG值及贡献率特征分析第58-66页
    4.4 鹿奔、熊晃及猿摘平衡动作特征对比分析第66-69页
        4.4.1 鹿奔、熊晃、猿摘平衡动作重心及时间特征对比分析第66-67页
        4.4.2 鹿奔、熊晃、猿摘平衡动作支持腿表面肌电特征对比分析第67-69页
    4.5 小结第69-74页
        4.5.1 鹿奔平衡动作特征及注意事项第70-71页
        4.5.2 熊晃平衡动作特征及注意事项第71-72页
        4.5.3 猿摘平衡动作特征及注意事项第72-74页
5 结论与建议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页
    5.2 建议第74-76页
6 研究局限与不足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1第79-80页
附录2第80-81页
附录3第81-82页
附录4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目录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身振动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老年患者膝踝本体感觉以及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营养教育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