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图像融合基本理论和质量评价第16-24页
    2.1 图像融合的基本框架及分类第16-19页
        2.1.1 像素级图像融合第16-17页
        2.1.2 特征级图像融合第17-18页
        2.1.3 决策级图像融合第18页
        2.1.4 三个融合层次特点第18-19页
    2.2 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第19-20页
    2.3 图像融合评价指标第20-23页
        2.3.1 主观评价指标第20-21页
        2.3.2 客观评价指标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经典图像融合算法第24-36页
    3.1 基于成分替换的图像融合第24-28页
        3.1.1 IHS变换第24-25页
        3.1.2 PCA变换第25页
        3.1.3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第25-28页
    3.2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第28-35页
        3.2.1 小波变换第28-30页
        3.2.2 轮廓波变换第30-31页
        3.2.3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第31-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一种快速的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算法第36-46页
    4.1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第36-38页
        4.1.1 非下采样金字塔第36-37页
        4.1.2 非下采样方向滤波器组第37-38页
    4.2 NSCT的快速实现第38-40页
    4.3 融合过程第40-42页
        4.3.1 高低频融合规则第40-41页
        4.3.2 图像融合框架第41-42页
    4.4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第42-45页
        4.4.1 实验数据描述第42页
        4.4.2 主观评价第42-44页
        4.4.3 客观评价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基于萤火虫优化的自适应PCNN遥感图像融合第46-60页
    5.1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第46-48页
        5.1.1 神经元及大脑皮层生物特性第46-47页
        5.1.2 PCNN基本模型第47-48页
    5.2 萤火虫算法第48-49页
    5.3 结合FNSCT和萤火虫优化PCNN的图像融合算法第49-53页
        5.3.1 IHS变换第49页
        5.3.2 低频融合规则第49-50页
        5.3.3 高频融合规则第50-52页
        5.3.4 具体融合步骤第52-53页
    5.4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第53-57页
        5.4.1 主观评价第53-56页
        5.4.2 客观评价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紫外光电探测研究
下一篇:BIM技术应用于重庆某项目旋挖桩施工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