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流电机定子换位线棒附加损耗的解析计算方法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定子线棒附加损耗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定子线棒换位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定子线棒环流损耗计算的改进漏感电动势法 | 第15-33页 |
2.1 环流损耗计算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15-17页 |
2.2 换位股线槽部漏感电动势计算 | 第17-24页 |
2.2.1 计算原理 | 第18-19页 |
2.2.2 矩形法 | 第19-24页 |
2.3 股线端部漏感电动势计算 | 第24-25页 |
2.4 股线电流及环流损耗计算 | 第25-27页 |
2.5 换位线棒环流损耗的计算结果 | 第27-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定子线棒涡流损耗计算的导体细分法 | 第33-46页 |
3.1 槽部换位导体涡流损耗计算 | 第33-37页 |
3.1.1 槽部换位导体的细分模型 | 第33-35页 |
3.1.2 槽部换位导体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3.2 端部导体涡流损耗计算 | 第37-40页 |
3.2.1 端部导体的细分模型 | 第37-39页 |
3.2.2 端部导体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3.3 换位线棒涡流损耗的计算结果 | 第40-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定子线棒换位方式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 第46-59页 |
4.1 定子线棒环流损耗计算优化 | 第46-50页 |
4.1.1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 | 第46-48页 |
4.1.2 优化结果 | 第48-50页 |
4.2 计及涡流损耗的优化算法 | 第50-55页 |
4.2.1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50-51页 |
4.2.2 优化结果 | 第51-54页 |
4.2.3 新型换位方式 | 第54-55页 |
4.3 定子线棒附加损耗实验验证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