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核级A48安全阀特性分析与仿真平台开发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新型核级安全阀结构设计与方案分析 | 第18-29页 |
2.1 新型核级安全阀设计依据与方案 | 第18-21页 |
2.1.1 安全阀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1.2 新型核级安全阀设计依据 | 第19-20页 |
2.1.3 新型核级安全阀结构 | 第20-21页 |
2.2 安全阀阀体结构设计 | 第21-26页 |
2.2.1 阀体壁厚计算 | 第21-23页 |
2.2.2 阀体应力简化计算 | 第23-24页 |
2.2.3 安全阀开口横截面面积计算 | 第24-25页 |
2.2.4 安全阀流道尺寸与压力等级计算 | 第25-26页 |
2.3 安全阀弹簧分析计算 | 第26-27页 |
2.3.1 安全阀弹簧的刚度计算 | 第26页 |
2.3.2 安全阀弹簧切应力计算 | 第26-27页 |
2.3.3 安全阀弹簧的变形量计算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安全阀阀腔流动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3页 |
3.1 安全阀流道性能分析 | 第29-33页 |
3.1.1 安全阀流道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3.1.2 阀瓣升力曲线分析 | 第30-32页 |
3.1.3 升力曲线图与马赫数分析 | 第32-33页 |
3.2 安全阀阀腔内部流场特性分析 | 第33-42页 |
3.2.1 数理模型和求解 | 第34-36页 |
3.2.2 阀腔流场与温度场分析 | 第36-38页 |
3.2.3 安全阀阀腔影响流量的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安全阀关键零部件结构失效分析与实验 | 第43-55页 |
4.1 安全阀主要承压件应力分析 | 第43-47页 |
4.1.1 阀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4.1.2 阀体载荷加载 | 第44-46页 |
4.1.3 阀体应力分析结果及判定 | 第46-47页 |
4.2 安全阀固有频率分析 | 第47-50页 |
4.2.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47-48页 |
4.2.2 模态分析的前处理 | 第48-49页 |
4.2.3 安全阀固有频率计算结果 | 第49-50页 |
4.3 安全阀弹簧失效分析 | 第50-54页 |
4.3.1 安全阀弹簧模态分析 | 第50-51页 |
4.3.2 安全阀弹簧横向偏移实验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新型核级安全阀特性分析仿真平台构建 | 第55-67页 |
5.1 新型核级安全阀特性分析仿真平台开发 | 第55-58页 |
5.1.1 确定总体开发框架 | 第55-57页 |
5.1.2 平台开发工具选择 | 第57-58页 |
5.2 新型安全阀特性分析仿真平台主界面 | 第58-62页 |
5.2.1 登录界面与操作界面 | 第59-61页 |
5.2.2 参数设计界面 | 第61-62页 |
5.3 流场分析界面 | 第62-64页 |
5.3.1 流道分析 | 第62页 |
5.3.2 热流体分析 | 第62-64页 |
5.4 结构分析界面 | 第64-66页 |
5.4.1 应力分析界面 | 第64-65页 |
5.4.2 固有频率分析界面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