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20-3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8页 |
2.1.1 承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页 |
2.1.2 资源承载力 | 第21-22页 |
2.1.3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 | 第22-28页 |
2.2 海水养殖业与海洋空间资源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28-33页 |
2.2.1 牡蛎养殖业对海洋空间资源产生的影响 | 第28-32页 |
2.2.2 海水养殖与海洋空间资源相互关系 | 第32-33页 |
2.3 相关概念辨析 | 第33-34页 |
2.3.1 养殖容量与空间资源承载力 | 第33页 |
2.3.2 养殖承载力与空间资源承载力 | 第33-34页 |
2.4 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2.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 | 第38-51页 |
3.1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 | 第38-39页 |
3.2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6页 |
3.2.1 指标体系的研究原则 | 第39页 |
3.2.2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框架设计 | 第39-40页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筛选与比较 | 第40-41页 |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41-45页 |
3.2.5 理想值选定与指标数据预处理 | 第45-46页 |
3.3 基于牡蛎养殖业对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标的构建 | 第46-47页 |
3.4 基于牡蛎养殖业的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数计算 | 第47-48页 |
3.5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3.6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茅尾海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105页 |
4.1 茅尾海区域概况分析 | 第51-71页 |
4.1.1 区域自然概况 | 第51-52页 |
4.1.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52页 |
4.1.3 环境与生态概况 | 第52-54页 |
4.1.4 茅尾海海洋空间资源概况 | 第54-55页 |
4.1.5 茅尾海开发保护现状 | 第55-68页 |
4.1.6 牡蛎养殖业主要问题识别 | 第68-71页 |
4.2 茅尾海区域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71-100页 |
4.2.1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 | 第72-79页 |
4.2.2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标层指标权重确定 | 第79-82页 |
4.2.3 海洋空间资源禀赋值赋值计算 | 第82-85页 |
4.2.4 海洋空间资源状态值赋值计算 | 第85-98页 |
4.2.5 海洋空间资源需求值赋值计算 | 第98-100页 |
4.3 茅尾海区域海洋空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分析 | 第100-103页 |
4.4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提高茅尾海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研究 | 第105-110页 |
5.1 推广试行层叠用海 | 第105-106页 |
5.2 养殖行为管控 | 第106-107页 |
5.2.1 转变养殖模式,推广先进养殖技术 | 第106页 |
5.2.2 加强引导,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 | 第106-107页 |
5.3 宏观用海行为管控 | 第107-109页 |
5.3.1 严格执行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方案 | 第107-108页 |
5.3.2 保障传统优势用海,满足多层次用海需求 | 第108-109页 |
5.3.3 陆海统筹,削减入海污染物总量 | 第109页 |
5.4 工程整治分析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0-113页 |
6.1 主要结果 | 第110-111页 |
6.2 创新点 | 第111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附录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