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对外文化交流论文

马来西亚新山“宽柔学村”发展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2页
    1.1 前言第7-8页
    1.2 学术史回顾第8-10页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0-12页
第2章 新山华人的社会结构第12-20页
    2.1 新山开埠与柔佛天猛公王朝第12-14页
    2.2 “义兴精神”与“五帮共和”的社会传统第14-16页
    2.3 “一山一庙一校”、“古庙精神”与新山华社第16-20页
第3章 宽柔的创办及宽柔小学的发展第20-31页
    3.1 新山早期的教育与新式学堂的创办第21-22页
    3.2 五帮共建的宽柔学校第22-24页
    3.3 宽柔学校的办学理念第24-25页
    3.4 实用主义与南洋四大模范学校第25-27页
    3.5 宽柔小学战前的发展与挑战第27-28页
    3.6 战后宽柔小学的重建与宽柔五校之发展第28-31页
第4章 宽柔中学的成立及其发展第31-45页
    4.1 二战前后与宽柔中学的成立第31-32页
    4.2 华教危机与全马第一间华文独立中学第32-36页
    4.3 全马最大型的中学:宽柔中学之跃起第36-38页
    4.4 宽柔中学的办学理念与方针第38-42页
    4.5 新山华社与宽柔中学的发展第42-45页
第5章 通往大专之路:南方学院及其发展第45-57页
    5.1 南院的前身:宽柔专科部第46-47页
    5.2 全马首间华社民办高等学府:南方学院的成立第47-50页
    5.3 南院升格与华社互动关系第50-53页
    5.4 通往大专之路:必要性、问题与出路分析第53-57页
第6章 结论第57-62页
    6.1 研究发现第57-59页
    6.2 研究成绩第59-60页
    6.3 研究限制第60页
    6.4 建议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术实践中的主体间性思考
下一篇:新山华人的中华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