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1.1 快速发展的苏州经济,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强大基础 | 第10页 |
1.1.2 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体育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 | 第10-11页 |
1.1.3 良好的区位条件,具有较高的可达性 | 第11页 |
1.1.4 政策方针的提出,是体育旅游发展的推动力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4-18页 |
1.3.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2.2.2 实地考察法 | 第19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19-21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页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5页 |
3.1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景观带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 第22-26页 |
3.1.1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景观带概况 | 第22-24页 |
3.1.2 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景观带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 第24-26页 |
3.2 盘门段、东园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45页 |
3.2.1 景区管理工作人员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3.2.2 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3.2.3 游客调查现状分析 | 第34-43页 |
3.2.4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5 开发建议 | 第46-50页 |
5.1 人才方面 | 第46页 |
5.1.1 引进综合型体育旅游人才 | 第46页 |
5.1.2 促进景区人才培养专业化 | 第46页 |
5.2 资源方面 | 第46-48页 |
5.2.1 加强体育旅游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 | 第46-47页 |
5.2.2 立足吴文化,打造景区体育旅游特色品牌 | 第47页 |
5.2.3 挖掘体育旅游资源,重视体育旅游产品及项目开发 | 第47页 |
5.2.4 引入资本,拓宽景区资金筹措渠道 | 第47-48页 |
5.3 客源方面 | 第48页 |
5.3.1 扩大体育旅游市场宣传 | 第48页 |
5.3.2 拓宽体育旅游客源市场 | 第48页 |
5.4 环境方面 | 第48-50页 |
5.4.1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 第48-49页 |
5.4.2 调控、提高景区综合承载力 | 第49页 |
5.4.3 以保护性开发为重,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 第49-5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7 附录 | 第54-61页 |
8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9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