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在卟啉质子化和卟啉—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卟啉的概述第10-13页
        1.1.1 卟啉分子及其金属卟啉的结构第10页
        1.1.2 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第10-13页
    1.2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第13页
        1.2.2 纳米孔单分子技术检测的原理第13-14页
        1.2.3 α-HL纳米通道概述第14-15页
        1.2.4 α-HL纳米孔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第15-18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4页
第二章 α-HL蛋白质纳米孔对卟啉质子化机理的研究第24-44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5-27页
        2.2.1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2 实验试剂第26页
        2.2.3 实验装置第26-27页
    2.3 实验步骤第27-29页
        2.3.1 α-HL蛋白孔的制备第27页
        2.3.2 溶液的配制第27-28页
        2.3.3 平面磷脂双层膜的形成第28页
        2.3.4 单通道电流记录实验第28-29页
        2.3.5 数据处理第29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2.4.1 α-HL纳米孔研究TPPS质子化的原理第29-30页
        2.4.2 缓冲液盐——(CH_3)_4NCl的选择第30-32页
        2.4.3 α-HL纳米孔对TPPS质子化的检测第32-33页
        2.4.4 pH对蛋白质纳米孔检测TPPS质子化的影响第33-36页
        2.4.5 电压、TPPS的浓度对蛋白质纳米孔检测卟啉质子化的影响第36-37页
        2.4.6 对卟啉不同程度质子化形成常数的计算第37-38页
    2.5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第三章 α-HL蛋白质纳米孔对卟啉金属化机理的研究第44-56页
    3.1 引言第44-46页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3.2.1 实验试剂第46页
        3.2.2 主要仪器第46页
        3.2.3 平面磷脂双层膜的形成第46-47页
        3.2.4 单通道电流记录实验第47页
        3.2.5 数据处理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3.3.1 α-HL纳米孔对卟啉金属化单分子检测的原理第47-48页
        3.3.2 α-HL纳米孔对卟啉金属化单分子检测第48-51页
        3.3.3 不同卟啉复合物形成常数的计算第51-52页
    3.4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四章 卟啉分子在金属离子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56-74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7-58页
        4.2.1 实验试剂第57页
        4.2.2 实验仪器第57页
        4.2.3 平面磷脂双层膜的形成第57-58页
        4.2.4 单通道电流记录实验第58页
        4.2.5 数据处理第5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69页
        4.3.1 以TPPS为探针,对金属离子的检测原理第58-60页
        4.3.2 TPPS在α-HL纳米孔中对Cu~(2+)的检测第60-63页
        4.3.3 pH对金属离子Cu~(2+)的响应影响第63-64页
        4.3.4 电压、TPPS的浓度对金属铜离子的响应影响第64-65页
        4.3.5 铜离子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测定第65-68页
        4.3.6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第五章 总结第74-76页
攻读硕士学位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Ag)InS2量子点的制备及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含α-二亚胺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与有机叠氮和碳二亚胺的反应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