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指标的生物医学理论研究基础 | 第15-24页 |
2.1 脉搏信号特征点提取技术 | 第15-19页 |
2.1.1 脉搏波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2.1.2 传统的特征点提取技术 | 第16-17页 |
2.1.3 联合其他生理信号改良后的特征点提取技术 | 第17-19页 |
2.2 心血管参数量化 | 第19-20页 |
2.3 相关生理信号采集原理 | 第20-23页 |
2.3.1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动静脉波信号采集 | 第20-21页 |
2.3.2 基于双导联的心电信号采集 | 第21页 |
2.3.3 基于驻极体话筒的心音信号采集 | 第21页 |
2.3.4 基于光电容积法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测量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高血压前期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24-30页 |
3.1 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1.1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 第24-25页 |
3.1.2 受限玻尔兹曼机 | 第25-26页 |
3.1.3 深度信念网络 | 第26页 |
3.2 模型的建立与训练 | 第26-28页 |
3.2.1 数据预处理 | 第27页 |
3.2.2 模型结构 | 第27-28页 |
3.2.3 建模参数 | 第28页 |
3.3 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高血压前期无创检测分析系统总体框架 | 第30-37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0-31页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4.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页 |
4.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4.3 使用到的关键技术 | 第32-36页 |
4.3.1 Qt开发技术 | 第32-33页 |
4.3.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 第33页 |
4.3.3 Web开发技术 | 第33页 |
4.3.4 数据库技术 | 第33-34页 |
4.3.5 云计算技术 | 第34-35页 |
4.3.6 Android开发技术 | 第35-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无创检测设备的设计 | 第37-46页 |
5.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7页 |
5.2 生理参数采集模块 | 第37-41页 |
5.2.1 波形采集 | 第37-40页 |
5.2.1.1 前置放大电路 | 第38页 |
5.2.1.2 带通滤波电路 | 第38-39页 |
5.2.1.3 50 Hz陷波电路 | 第39-40页 |
5.2.1.4 后级放大电路 | 第40页 |
5.2.2 血氧饱和度与心率采集 | 第40-41页 |
5.3 软件系统设计 | 第41-45页 |
5.3.1 基于时间同步的数据采集与传输 | 第41-44页 |
5.3.1.1 数据结构 | 第41-43页 |
5.3.1.2 通信实现 | 第43页 |
5.3.1.3 数据补发 | 第43-44页 |
5.3.1.4 数据同步 | 第44页 |
5.3.2 基于Qt的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服务器平台的设计 | 第46-54页 |
6.1 服务器平台总体设计 | 第46-48页 |
6.2 服务器平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1页 |
6.2.1 用户管理模块 | 第48-49页 |
6.2.2 设备管理模块 | 第49-50页 |
6.2.3 数据管理模块 | 第50页 |
6.2.4 数据分析模块 | 第50页 |
6.2.5 数据查询模块 | 第50页 |
6.2.6 消息推送模块 | 第50页 |
6.2.7 OTA更新模块 | 第50-51页 |
6.3 数据库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 第51-5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7章 客户端的设计 | 第54-58页 |
7.1 Android客户端需求分析 | 第54页 |
7.2 Android客户端功能设计 | 第54-57页 |
7.2.1 用户注册登陆模块 | 第54-55页 |
7.2.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 第55-56页 |
7.2.3 信息查询模块 | 第56页 |
7.2.4 消息推送模块 | 第56-57页 |
7.3 Android客户端功能实现 | 第5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58页 |
8.2 课题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