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连续性倒塌事故介绍 | 第11-13页 |
1.3 各国抗连续性倒塌设计规范体系 | 第13-18页 |
1.3.1 英国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体系 | 第14-15页 |
1.3.2 美国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体系 | 第15-17页 |
1.3.3 中国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体系 | 第17-18页 |
1.4 结构抗连续倒塌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2页 |
1.4.1 连续性倒塌定义 | 第18页 |
1.4.2 连续倒塌类型总结 | 第18-19页 |
1.4.3 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及理论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2.GSA2013抗连续倒塌分析方法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GSA2013备用路径法介绍和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3 GSA2013备用路径法 | 第25-30页 |
2.3.1 线性静力分析法 | 第25-28页 |
2.3.2 非线性静力分析法 | 第28-29页 |
2.3.3 非线性动力法 | 第29-30页 |
2.4 GSA2013与中国CECS392中的参数对比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基于GSA2013下的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33-5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钢框架基本信息以及优化设计 | 第33-34页 |
3.3 数值模型的基本参数和建立 | 第34-38页 |
3.3.1 材料参数定义 | 第34-36页 |
3.3.2 结构非线性定义 | 第36-37页 |
3.3.3 框架数值模拟基本假定 | 第37-38页 |
3.4 中柱工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38-50页 |
3.4.1 线性静力法 | 第38-44页 |
3.4.2 非线性静力法 | 第44-46页 |
3.4.3 非线性动力法分析 | 第46-49页 |
3.4.4 三种不同分析方法抗连续倒塌性能结果小结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组合楼板作用的钢框架连续倒塌非线性分析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组合楼板三阶段受力简明分析 | 第51-52页 |
4.3 SAP2000对组合楼板的简化理论 | 第52-57页 |
4.3.1 经典薄板理论与各向异性薄板理论 | 第52-54页 |
4.3.2 SAP2000有限元软件中的各向异性板刚度矩阵 | 第54页 |
4.3.3 组合楼板实用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4.3.4 带组合楼板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4.4 组合楼板对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 | 第57-64页 |
4.4.1 组合楼板对失效点竖向位移影响 | 第57-59页 |
4.4.2 组合楼板对塑性铰分布的影响 | 第59-62页 |
4.4.3 非线性静力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组合楼板对连续倒塌分析下构件的内力重分布研究 | 第65-89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纯钢框架拆柱工况内力重分配规律研究 | 第65-80页 |
5.2.1 中柱工况下内力重分配规律研究 | 第65-71页 |
5.2.2 角柱工况下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 | 第71-75页 |
5.2.3 内柱工况下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 | 第75-79页 |
5.2.4 不同拆除工况下纯框架内力重分布性能系数总结 | 第79-80页 |
5.3 考虑组合楼板下钢框架的构件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 | 第80-87页 |
5.3.1 中柱失效工况下内力重分配规律研究 | 第80-83页 |
5.3.2 角柱工况下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 | 第83-85页 |
5.3.3 内柱工况下内力重分布规律研究 | 第85-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9页 |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