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脑部微结构改变--基于VBM及DTI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24页
    1.1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第10-19页
        1.1.1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概述第10-13页
        1.1.2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临床分类第13-17页
        1.1.3 RBD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第17-19页
    1.2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成像研究进展第19-24页
        1.2.1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概述第19页
        1.2.2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2.3 弥散张量成像概述第20-22页
        1.2.4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第24-36页
    2.1 研究对象第24-25页
        2.1.1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组第24页
        2.1.2 健康对照组第24-25页
    2.2 研究方法第25-28页
        2.2.1 扫描方案第25-26页
        2.2.2 VBM数据及图像处理第26页
        2.2.3 DTI数据及图像处理第26-27页
        2.2.4 统计学分析第27-28页
    2.3 研究结果第28-36页
        2.3.1 基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第28-29页
        2.3.2 VBM分析结果第29页
        2.3.3 DTI分析结果第29-36页
第三章 讨论第36-51页
    3.1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临床特点第36-37页
    3.2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的认知功能第37-38页
    3.3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的磁共振研究第38-47页
        3.3.1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以及基于体素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方法第38-39页
        3.3.2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研究第39-47页
    3.4 特发性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第47-49页
    3.5 局限性第49-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血管内科护士参与心房颤动抗凝管理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下一篇:指尖血氧饱和度与内瘘相关盗血综合征(DASS)相关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