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3.1 国内外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1.3.2 国内外自媒体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3 国内外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研究 | 第19-21页 |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自媒体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2.1 自媒体相关概述 | 第24-26页 |
2.1.1 自媒体的产生 | 第24页 |
2.1.2 自媒体概念 | 第24-25页 |
2.1.3 自媒体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 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关概述 | 第26-28页 |
2.2.1 政府公信力 | 第26-27页 |
2.2.2 地方政府公信力概念及其特殊性 | 第27页 |
2.2.3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指标体系 | 第27-28页 |
2.2.4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2.3 治理与公共治理理论 | 第28-31页 |
第3章 自媒体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 第31-39页 |
3.1 自媒体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积极作用 | 第31-35页 |
3.1.1 疏通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 | 第31-32页 |
3.1.2 促进我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 第32-33页 |
3.1.3 推进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 | 第33-34页 |
3.1.4 提升地方政府的形象和能力 | 第34-35页 |
3.2 自媒体给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带来的挑战 | 第35-39页 |
3.2.1 政府自身建设滞后,舆情治理难度加大 | 第35-37页 |
3.2.2 负面信息易被过度放大,误导公众价值判断 | 第37-39页 |
第4章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及原因分析 | 第39-51页 |
4.1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表现 | 第39-42页 |
4.1.1 公众接收的自媒体传播内容易失真 | 第39-40页 |
4.1.2 公众不满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 | 第40-41页 |
4.1.3 公众对公共产品供给的满意度下滑 | 第41-42页 |
4.2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 | 第42-51页 |
4.2.1 地方政府的改革滞后于自媒体的发展进程 | 第42-46页 |
4.2.2 公众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但素质有待提升 | 第46-48页 |
4.2.3 自媒体推进民主进程但缺少监督制约 | 第48-51页 |
第5章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 | 第51-61页 |
5.1 地方政府:紧跟时代潮流,提高施政能力 | 第51-56页 |
5.1.1 变被动为主动,更新执政理念 | 第51-52页 |
5.1.2 完善信息公开,促进积极回应 | 第52-54页 |
5.1.3 规范自身行为,做到执法透明 | 第54-55页 |
5.1.4 善用新型媒体,推动政务创新 | 第55-56页 |
5.2 公众:提高自身素质,明辨传播信息 | 第56-58页 |
5.2.1 理性看待自媒体传播内容 | 第56页 |
5.2.2 自觉提高法律的认知水平 | 第56-57页 |
5.2.3 合理预期地方政府的行政作为 | 第57-58页 |
5.3 自媒体平台:加强自我约束,保障良性发展 | 第58-61页 |
5.3.1 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督制约 | 第58-59页 |
5.3.2 建立科学的平台管理体系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