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模具论文

NiP超光滑表面CMP理论模型建立与工艺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的来源第9页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8页
        1.2.1 超光滑表面抛光技术发展现状第10-14页
        1.2.2 镍磷合金抛光技术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第17-18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化学机械抛光理论模型研究第20-35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化学机械抛光的化学反应机理第20-23页
        2.2.1 镍磷镀层特性第20-22页
        2.2.2 抛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第22-23页
    2.3 化学机械抛光的材料去除模型第23-29页
        2.3.1 化学机械抛光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3-25页
        2.3.2 有效磨粒数目的确定及其分布状态研究第25-28页
        2.3.3 材料去除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2.4 化学机械抛光的粗糙度模型第29-34页
        2.4.1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的确定第30-32页
        2.4.2 表面粗糙度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化学机械抛光组份确定与工艺参数优化第35-51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抛光垫及氧化剂的选择第35-37页
        3.2.1 抛光垫的选择第35-36页
        3.2.2 氧化剂的选择第36-37页
    3.3 抛光粒及抛光酸碱环境的选择第37-44页
        3.3.1 不同抛光粒对抛光表面的影响第38-41页
        3.3.2 抛光酸碱环境对抛光表面的影响第41-44页
    3.4 主要抛光参数的正交实验第44-49页
        3.4.1 正交实验设计第44页
        3.4.2 实验结果分析第44-47页
        3.4.3 工艺参数优选第47-48页
        3.4.4 化学机械抛光模型误差分析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镍磷合金超光滑表面气囊抛光工艺实验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气囊抛光参数的正交实验第51-57页
        4.2.1 正交实验设计第51-52页
        4.2.2 粗糙度实验结果分析第52-54页
        4.2.3 去除量实验结果分析第54-56页
        4.2.4 工艺参数综合优化第56-57页
    4.3 抛光纹的产生及消除第57-61页
        4.3.1 抛光纹产生原因分析第57-59页
        4.3.2 进动对抛光纹的消除作用实验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铁企业并购绩效研究--以B企业并购Z企业为例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轴类零件测量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