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1.1 引言 | 第8-9页 |
| 1.2 植物根构型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1.2.1 根构型定义 | 第9页 |
| 1.2.2 根构型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1.2.3 根构型与植物利用水、磷效率的关系 | 第10-11页 |
| 1.3 植物根系响应根际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 | 第11-12页 |
| 1.3.1 根系通过根区磷的活化响应根际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 | 第11页 |
| 1.3.2 根系通过地上部Pi与根部Pi转运响应根际低磷胁迫的机制 | 第11-12页 |
| 1.3.3 根系通过菌根共生关系和根瘤菌共生响应根际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 | 第12页 |
| 1.4 植物14-3-3蛋白在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 | 第12-15页 |
| 1.4.1 植物14-3-3蛋白空间结构 | 第12-13页 |
| 1.4.2 植物14-3-3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5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 2.1 水稻根系形态结构以及磷含量分析 | 第17-18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2.1.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 2.2 水稻根际pH琼脂板原位显色分析 | 第18-19页 |
| 2.2.1 实验原理 | 第18页 |
| 2.2.2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2.2.3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2.3 根系非损伤测定分析 | 第19-21页 |
| 2.3.1 实验原理 | 第19页 |
| 2.3.2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2.3.3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2.4 基因表达分析 | 第21-22页 |
| 2.4.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2.4.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2.5 土柱实验验证分析 | 第22-23页 |
| 2.5.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2.5.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23-34页 |
| 3.1 水稻根系形态结构以及磷含量分析 | 第23-28页 |
| 3.2 水稻根际pH琼脂板原位显色分析 | 第28-30页 |
| 3.3 根系非损伤测定分析 | 第30页 |
| 3.4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0-32页 |
| 3.5 土柱实验验证分析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4-37页 |
| 4.1 水稻根系形态结构以及磷含量分析 | 第34页 |
| 4.2 水稻根际pH琼脂板原位显色分析 | 第34-35页 |
| 4.3 根系非损伤测定分析 | 第35页 |
| 4.4 14-3-3蛋白对非生物胁迫处理的响应 | 第35-36页 |
| 4.5 土柱实验验证分析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37-39页 |
| 5.1 研究小结 | 第37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37-39页 |
| 5.2.1 大田实验验证 | 第37-38页 |
| 5.2.2 14-3-3蛋白突变体材料、超表达材料的获得 | 第38页 |
| 5.2.3 与14-3-3蛋白互作蛋白调控网络的构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 附录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