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选题意义第10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第10-12页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2-14页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1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4-19页
     ·对后发地区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第14-15页
     ·多元化角度研究后发地区发展第15-18页
     ·旅游后发地区旅游发展研究第18-19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9-21页
     ·20 世纪50年代之前的研究第19页
     ·20 世纪50年代后的研究第19-21页
第3章 理论依据第21-24页
   ·比较优势理论第21页
   ·后发优势理论第21-23页
     ·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GERSCHENKRON)提出后发优势理论第21-22页
     ·列维的后发优势及后发劣势第22页
     ·后发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第22-23页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第23-24页
第4章 旅游后发地区的基础理论研究第24-41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内涵第24-32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概念第24-26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评判第26-32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特征第32-33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后发优势及劣势分析第33-38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后发优势及后发劣势的概念第33-34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后发优势及后发劣势第34-38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致因与类型划分第38-41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致因第38-40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类型划分第40-41页
第5章 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研究第41-64页
   ·旅游后发地区旅游发展的实现机理第41-49页
     ·有条件发展——旅游后发优势实现的基本条件第41-43页
     ·有回报发展——旅游后发优势实现的根本动力第43页
     ·有意愿发展——旅游后发优势实现的动力源泉第43-45页
     ·有机会发展——旅游后发优势实现的历史机遇第45-46页
     ·有能力发展——旅游后发优势实现的根本条件第46-49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第49-52页
   ·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策略第52-64页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重点发挥和挖掘资源型和学习型优势第52-55页
     ·市场营销策略——重点发挥和挖掘旅游先发地区的极化效应和机遇型优势第55-58页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策略——重点发挥和挖掘学习型优势第58-60页
     ·对外旅游合作策略——发挥旅游先发地区的极化效应,规避阴影遮蔽效应第60-62页
     ·旅游发展利益调配——重点发挥心理型优势第62-64页
第6章 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个案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为例第64-94页
   ·渭源县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研究第64-81页
     ·渭源县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第64-66页
     ·渭源县旅游经济效应第66-71页
     ·渭源县旅游环境效应第71-75页
     ·渭源县旅游社会经济文化效应第75-80页
     ·源县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第80-81页
   ·渭源县旅游业发展落后的致因第81-82页
   ·渭源县的旅游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分析第82-85页
     ·渭源旅游后发优势分析第82-84页
     ·渭源旅游后发劣势分析第84-85页
   ·渭源县旅游业发展战略及策略第85-94页
     ·渭源旅游发展战略第85-87页
     ·渭源县旅游发展策略第87-9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结论第94-95页
   ·展望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附录A 甘肃省渭源县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调查问卷第102-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和中国移动12580运营状况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红色旅游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