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与技术规范 | 第15-21页 |
2.1 Erlang技术 | 第15-16页 |
2.2 C语言面向对象模拟 | 第16-18页 |
2.3 多线程技术 | 第18页 |
2.4 开发语言与开发平台 | 第18-20页 |
2.4.1 C语言 | 第18-20页 |
2.4.2 VC6.0 开发平台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基于Erlang技术虚拟线程机制设计思想 | 第21-35页 |
3.1 虚拟线程机制设计目标 | 第21-22页 |
3.2 基于Erlang技术虚拟线程的设计思路 | 第22-23页 |
3.3 虚拟线程的结构 | 第23-25页 |
3.3.1 调度线程和处理线程 | 第23页 |
3.3.2 调度线程和处理线程的切换 | 第23-24页 |
3.3.3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线程框架 | 第24-25页 |
3.4 虚拟线程工作流程图 | 第25-29页 |
3.5 虚拟线程具体实施举例 | 第29-33页 |
3.5.1 同一调度线程内不同纤程之间的线程内部调度 | 第29-30页 |
3.5.2 不同调度线程的不同纤程之间的消息传递带来的纤程调度 | 第30-31页 |
3.5.3 处理线程与调度线程之间的调度消息传递带来的纤程调度 | 第31-32页 |
3.5.4 调度线程进行纤程调度的基本条件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Hello China虚拟线程机制的实现 | 第35-59页 |
4.1 虚拟线程内核结构 | 第35-38页 |
4.1.1 处理线程结构 | 第35-36页 |
4.1.2 调度线程结构 | 第36-38页 |
4.2 虚拟线程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38-52页 |
4.2.1 核心线程管理对象 | 第38-42页 |
4.2.2 核心线程对象 | 第42-46页 |
4.2.3 线程的创建 | 第46-47页 |
4.2.4 线程的状态及切换 | 第47-48页 |
4.2.5 MailBox消息队列 | 第48-51页 |
4.2.6 线程的优先级与调度 | 第51-52页 |
4.3 线程的调度 | 第52-57页 |
4.3.1 中断上下文 | 第52-55页 |
4.3.2 系统调用上下文 | 第55-56页 |
4.3.3 虚拟线程调度机制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