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1.1 理论依据 | 第7页 |
1.1.2 历史依据 | 第7-8页 |
1.1.3 现实依据 | 第8页 |
1.1.4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3.1 生态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9页 |
1.3.2 生态问题根源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3.3 生态问题技术根源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生态问题及其根源的历史考察与理论脉络 | 第12-19页 |
2.1 生态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2.2 生态问题的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 | 第13-14页 |
2.3 当前我国生态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14-16页 |
2.3.1 来自“水”方面的生态问题 | 第14页 |
2.3.2 来自“气”方面的生态问题 | 第14-15页 |
2.3.3 来自“土”方面的生态问题 | 第15-16页 |
2.4 生态问题根源分析的不同视角及其结论 | 第16-19页 |
2.4.1 从“人口”的视角分析 | 第16页 |
2.4.2 从“消费”的视角分析 | 第16-17页 |
2.4.3 从制度的视角分析 | 第17页 |
2.4.4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寻 | 第17-18页 |
2.4.5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探寻 | 第18-19页 |
3 生态问题的技术根源 | 第19-26页 |
3.1 技术成了分析生态问题根源的一个重要视角 | 第19页 |
3.2 技术引发生态问题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 | 第19-26页 |
3.2.1 历史分析 | 第19-21页 |
3.2.2 逻辑分析 | 第21-26页 |
3.2.2.1 技术本身的特性使技术具备引发生态问题的潜在可能 | 第21页 |
3.2.2.2 技术的研发过程表现出技术的落后 | 第21-22页 |
3.2.2.3 技术的应用过程表现出技术的副作用、异化和滥用 | 第22-26页 |
4 生态问题技术根源的哲学反思 | 第26-33页 |
4.1 生态问题技术根源的实质 | 第26-27页 |
4.1.1 对象性关系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 第26页 |
4.1.2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冲突的一种表现 | 第26-27页 |
4.2 生态问题的技术根源进一步说明技术文化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27-30页 |
4.2.1 树立文明的技术观 | 第27-28页 |
4.2.2 实现技术人性化 | 第28-29页 |
4.2.3 实现技术生态化 | 第29-30页 |
4.3 健全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实现技术合理化 | 第30页 |
4.3.1 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技术合理化 | 第30页 |
4.3.2 建立健全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机制以实现技术合理化 | 第30页 |
4.4 在技术应用中达到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 第30-33页 |
4.4.1 技术的功利价值 | 第30-31页 |
4.4.2 技术的人文价值 | 第31-32页 |
4.4.3 实现技术的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 第32-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