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中国能源供求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中国能源供求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中国能源供求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能源供求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9页
        1.2.1 能源与经济、环境、人口关系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能源需求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能源供给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4 能源预测模型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5 综述小结第18-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中国能源需求各子系统指标的确定第20-35页
    2.1 经济子系统指标的确定第20-23页
        2.1.1 产业结构指标的确定第20-22页
        2.1.2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确定第22-23页
    2.2 能源子系统指标的确定第23-31页
        2.2.1 煤炭相关指标的确定第23-25页
        2.2.2 石油相关指标的确定第25-27页
        2.2.3 天然气相关指标的确定第27-29页
        2.2.4 电力相关指标的确定第29-30页
        2.2.5 水电核电指标的确定第30-31页
    2.3 环境子系统指标的确定第31-33页
        2.3.1 二氧化碳指标的确定第31-32页
        2.3.2 二氧化硫指标的确定第32-33页
    2.4 人口子系统指标的确定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中国能源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5-55页
    3.1 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理论基础第35-36页
        3.1.1 系统动力学理论基本点与特点第35页
        3.1.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第35-36页
    3.2 中国能源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6-44页
        3.2.1 系统动力学流图第37-40页
        3.2.2 系统动力学方程第40-44页
    3.3 中国能源需求系统预测分析第44-54页
        3.3.1 能源总消耗预测分析第44-46页
        3.3.2 煤炭消耗预测分析第46-47页
        3.3.3 石油消耗预测分析第47-48页
        3.3.4 天然气消耗预测分析第48-49页
        3.3.5 电力生产与消耗预测分析第49-51页
        3.3.6 水电核电消耗预测分析第51页
        3.3.7 二氧化碳预测分析第51-53页
        3.3.8 二氧化硫预测分析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中国能源生产预测第55-79页
    4.1 中国能源生产预测模型第55-60页
        4.1.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第55-56页
        4.1.2 曲线回归预测模型第56-58页
        4.1.3 定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58页
        4.1.4 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58-60页
    4.2 中国煤炭生产总量预测第60-64页
        4.2.1 中国煤炭产量的GM(1,1)预测模型第60页
        4.2.2 中国煤炭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第60-62页
        4.2.3 中国煤炭生产总量的定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62-63页
        4.2.4 中国煤炭生产总量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63-64页
    4.3 中国石油生产总量预测第64-68页
        4.3.1 中国石油产量的GM(1,1)预测模型第64-65页
        4.3.2 中国石油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第65-66页
        4.3.3 中国石油生产总量的定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66-67页
        4.3.4 中国石油生产总量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67-68页
    4.4 中国天然气生产总量预测第68-73页
        4.4.1 中国天然气产量的GM(1,1)预测模型第68-69页
        4.4.2 中国天然气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第69-71页
        4.4.3 中国天然气生产总量的定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71-72页
        4.4.4 中国天然气生产总量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第72-73页
    4.5 中国能源生产预测分析第73-75页
    4.6 中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缺口分析第75-77页
    4.7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区室外风环境评价及优化设计
下一篇:会展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