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7-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2 社会冲突理论:一个分析视角 | 第21-26页 |
2.1 社会冲突理论概析 | 第21-22页 |
2.2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冲突 | 第22-26页 |
3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参与行为的演变 | 第26-39页 |
3.1 冲突酝酿期:感知冲突到“日常抵抗” | 第26-29页 |
3.2 冲突凸显期:沉默的大多数到以舆抗争 | 第29-31页 |
3.3 冲突升级:线上舆论抗争到线下暴力抗争 | 第31-34页 |
3.4 冲突消减:回归理性围观 | 第34-35页 |
3.5 实证分析——以茂名“PX事件”为例 | 第35-39页 |
4 环境群体性事件公众参与行为演变原因分析 | 第39-49页 |
4.1 政府刺激与情境所迫引发日常抵抗式参与 | 第39-41页 |
4.2 负面情绪加剧与冲突焦点聚集推动“以舆抗争” | 第41-43页 |
4.3 政府防控带来不稳定性与群体非理性导致以暴抗争 | 第43-47页 |
4.4 政府妥协或协商促成理性围观 | 第47-49页 |
5 防范公众参与行为恶化的应对路径选择 | 第49-54页 |
5.1 走绿色发展道路,重视公众环境诉求减少价值冲突 | 第49页 |
5.2 加强“安全阀”机制建设,引导公众参与行为以缓解冲突 | 第49-51页 |
5.3 注重现场防控能力建设,及时安抚公众负面情绪以避免冲突升级 | 第51-52页 |
5.4 建立科学合理的事后处置机制,防止冲突反复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6页 |
附录Ⅰ:关于茂名PX事件的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Ⅱ:关于惠州博罗县反对生态环境园建设的访谈提纲 | 第63-64页 |
附录Ⅲ:定性材料的分析框架 | 第64-67页 |
附录Ⅳ:2014— 2015 年环境群体性事件案例整理 | 第67-7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