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城市设计视野的地下商业空间使用后评价--以天河路商圈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宏观背景第11页
        1.1.2 微观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范围第12页
    1.4 地下商业空间的前人研究第12-15页
        1.4.1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1.4.2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5页
    1.5 使用后评价第15-20页
        1.5.1 使用后评价的理论综述第15页
        1.5.2 我国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5.3 使用后评价的方法第16-17页
        1.5.4 本文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5 框架图第19-20页
第二章 城市设计视野下的地下商业空间第20-32页
    2.1 地下商业空间相关概念界定第20-24页
        2.1.1 地下商业空间第20页
        2.1.2 地下商业空间的分类第20-23页
        2.1.3 地下商业空间的组成第23-24页
    2.2 地下商业空间的特点第24页
    2.3 使用者对商业空间的要求第24-26页
    2.4 城市设计的理论第26-27页
    2.5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第27-30页
        2.5.1 地下商业空间促进地下界面形成第27-28页
        2.5.2 立体化空间的交流第28-29页
        2.5.3 地下商业空间对步行交通体系的影响第29页
        2.5.4 不同开发主体下地下商业空间的交通网络的联系第29-30页
    2.6 城市设计师对各地下开发主体的统筹协调作用第30-31页
    2.7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地下商业空间案例研究第32-51页
    3.1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第32-36页
        3.1.1 基本情况第32-35页
        3.1.2 借鉴第35-36页
    3.2 美国洛克菲勒中心第36-39页
        3.2.1 基本情况第36-39页
        3.2.2 借鉴第39页
    3.3 日本丸之内第39-45页
        3.3.1 基本情况第39-45页
        3.3.2 借鉴第45页
    3.4 日本六本木第45-50页
        3.4.1 基本情况第45-49页
        3.4.2 借鉴第49-50页
    3.5 启示第50-51页
第四章 天河路商圈地下商业空间满意度评价第51-90页
    4.1 商圈概况第52-53页
    4.2 现场初勘第53-59页
    4.3 先导性研究第59-64页
        4.3.1 研究假设第59页
        4.3.2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59-60页
        4.3.3 先导性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第60-64页
        4.3.4 调查结果整理第64页
    4.4 满意度研究第64-74页
        4.4.1 研究假设第64页
        4.4.2 满意度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第64-65页
        4.4.3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第65-73页
        4.4.4 问卷小结第73-74页
    4.5 不满意项分析考察第74-85页
        4.5.1 天河路商圈通道空间评价第74-76页
        4.5.2 天河路商圈BRT与地下商业空间的接驳评价第76-79页
        4.5.3 天河路商圈自行车道评价第79-83页
        4.5.4 天河路商圈公共休息设施评价第83-85页
    4.6 改进建议第85-89页
        4.6.1 通道及连廊第85-88页
        4.6.2 休憩空间及绿化第88-89页
    4.7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策略第90-102页
    5.1 对地下商业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第90-93页
        5.1.1 地下商业空间的选址第90页
        5.1.2 地下商业空间的片区定位与片区营造第90-91页
        5.1.3 片区容积率调整第91页
        5.1.4 标志与轴线第91-92页
        5.1.5 地下商业空间与外部交通的关系第92页
        5.1.6 构建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面空间的立体化交叉第92-93页
    5.2 对地下商业空间交通流线及交通空间的设计策略第93-97页
        5.2.1 地下商业空间的外部接驳第93-94页
        5.2.2 区域内部交通体系第94-97页
        5.2.3 地下通道第97页
        5.2.4 停车安排第97页
    5.3 对地下商业空间标识的设计策略第97-98页
    5.4 对地下商业空间硬件设施及体验性的设计策略第98-102页
        5.4.1 建筑入口第98-99页
        5.4.2 下沉广场第99-100页
        5.4.3 天然采光第100页
        5.4.4 无障碍设施第100-101页
        5.4.5 绿化第101页
        5.4.6 艺术和美学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附件第105-134页
    天河路商圈地下空间使用后评价先导性研究问卷(消费者)第105-106页
    天河路商圈地下空间使用后评价先导性研究问卷(工作人员)第106-107页
    商圈地下空间使用后评价满意度研究问卷第107-111页
    访谈附件一:(消费者)第111-117页
    访谈附件二:(工作人员)第117-118页
    信度表第118-120页
    规划满意度均值表第120-121页
    交通流线及交通空间满意度均值表第121-123页
    所处商圈人流与交通流线及交通空间的相关性分析表第123-124页
    标志满意度均值表第124-125页
    硬件设施及体验性满意度均值表第125-127页
    交通方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第127-132页
    来商圈频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第132-13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录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性住房户型灵活性研究
下一篇:广州古城水系景观营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