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立酮口服阳离子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精神分裂症及相关治疗药物 | 第13-15页 |
1.1.1 精神分裂症 | 第13页 |
1.1.2 精神分裂症相关治疗药物 | 第13-15页 |
1.2 帕潘立酮及前体药物异丁立酮 | 第15-17页 |
1.2.1 前体药物 | 第15页 |
1.2.2 帕潘立酮及异丁立酮 | 第15-17页 |
1.3 脂质体制剂概述 | 第17-18页 |
1.3.1 脂质体简介 | 第17页 |
1.3.2 脂质体分类 | 第17页 |
1.3.3 阳离子脂质体 | 第17-18页 |
1.4 前体脂质体的制备 | 第18-20页 |
1.4.0 前体脂质体简介 | 第18页 |
1.4.1 前体脂质体的制备 | 第18-20页 |
1.5 前体脂质体的应用 | 第20页 |
1.6 立题依据 | 第20-23页 |
第2章 异丁立酮脂质体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3-35页 |
2.1 仪器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2 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异丁立酮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 第24页 |
2.2.2 异丁立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4-26页 |
2.2.3 超滤离心法测定异丁立酮脂质体的包封率 | 第26-27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7-33页 |
2.3.1 异丁立酮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 第27页 |
2.3.2 异丁立酮脂质体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 第27-33页 |
2.3.3 超滤离心法测定异丁立酮脂质体的包封率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异丁立酮脂质体冻干品的制备和处方优化 | 第35-47页 |
3.1 仪器和材料 | 第35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1.2 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2.1 异丁立酮脂质体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2 异丁立酮脂质体处方的优化 | 第36-38页 |
3.2.3 异丁立酮脂质体的评价 | 第38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8-45页 |
3.3.1 异丁立酮脂质体的制备 | 第38页 |
3.3.2 异丁立酮脂质体处方优化实验结果 | 第38-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异丁立酮脂质体冻干品的质量评价 | 第47-57页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4.1.2 材料与试剂 | 第47-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2.1 外观形态观察 | 第48页 |
4.2.2 粒径、表面电荷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48页 |
4.2.3 体外释放度实验 | 第48-49页 |
4.2.4 固态特征分析 | 第49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9-54页 |
4.3.1 外观形态观察 | 第49-51页 |
4.3.2 粒径、表面电荷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51-52页 |
4.3.3 体外释放实验 | 第52-53页 |
4.3.4 固态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5章 异丁立酮脂质体冻干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57-67页 |
5.1 仪器和材料 | 第57-58页 |
5.1.1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5.1.2 材料与试剂 | 第57页 |
5.1.3 实验动物 | 第57-5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5.2.1 溶液的配制 | 第58页 |
5.2.2 分析条件 | 第58-59页 |
5.2.3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59页 |
5.2.4 方法学验证 | 第59-61页 |
5.2.5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1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1-66页 |
5.3.1 方法学验证 | 第61-65页 |
5.3.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