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开坤先生画面造型意识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影响赵开坤造型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 第17-32页 |
2.1 对于自然的深刻领悟 | 第17-19页 |
2.2 个人成长经历及教育环境 | 第19-22页 |
2.3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借鉴与融合 | 第22-24页 |
2.4 师法与师承 | 第24-30页 |
2.4.1 艺术家自身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 第26-27页 |
2.4.2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及理念的影响 | 第27-29页 |
2.4.3 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理念的借鉴与融入 | 第29-30页 |
2.5 对于素描的独特理解和不懈追求 | 第30-32页 |
第3章 赵开坤画面造型意识的表现与传达 | 第32-43页 |
3.1 对于绘画写意性的再认识 | 第32-34页 |
3.2 书写性运笔与绘画语境的建立 | 第34-36页 |
3.3 影响东北写意性绘画领域的典型个案 | 第36-38页 |
3.4 造型意识的个性特征 | 第38-40页 |
3.5 传达的途径以画为例 | 第40-43页 |
第4章 从造型角度分析赵开坤作品中的艺术规律 | 第43-53页 |
4.1 发展分期及艺术特点 | 第43-45页 |
4.2 点线面的造型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45-46页 |
4.3 作品中的构成意识 | 第46-49页 |
4.4 风景写生与个性化的绘画体验 | 第49-5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