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现象学视角下的行为空间营造--以湖南昭山古窑遗韵空间设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一、场所的缺失第9-10页
        二、“无家可归”—传统与现代的代沟第10-11页
        三、乡愁第11页
        四、小结第11-12页
    第二节 理论背景第12-17页
        一、“现象学”的发生与发展第12-14页
        二、建筑现象学第14页
        三、与“行为空间”相关的研究第14-16页
        四、与“生活世界”相关的研究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目的第17页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第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研究方案第18页
        五、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二章 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理论解读第19-37页
    第一节 场所的认同与定位第19-24页
        一、城市与城市——场所迷茫第19-21页
        二、 定位与认同第21-23页
        三、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精神”第23-24页
    第二节 “栖居”,真正的居住第24-31页
        一、文化断层,生活世界的不完整第24-26页
        二、居住,“筑造”生活第26-28页
        三、天地神人,家的居住第28-31页
    第三节 “行为背景”与建筑类型学的理论介入第31-35页
        一、建筑类型学第31-32页
        二、“生活世界”中的类化第32-34页
        三、行为背景:环境与人第34-35页
    第四节 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现象学”理论指导下的场所营造——湖南昭山古窑遗韵为例第37-69页
    第一节 当前昭山小镇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剖析第37-40页
        一、昭山现有的问题第37-40页
    第二节 现象学理论指导下的设计实践第40-69页
        一、场所精神的塑造——概念提出第40-41页
        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第41-47页
        二、场所的营造第47-54页
        三、演进中的场所——行为空间的发展第54-59页
        四、形式设计-类型提取第59-66页
        五、意象表达第66-69页
第四章 设计总结第69-72页
    第一节 场所空间营造的行为路径第69页
    第二节 场所空间营造的形式创意第69-70页
    第三节 场所空间营造的材料定位第70-71页
    第四节 场所空间营造的环境建设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院落改造设计实效研究
下一篇:“展示性”景观中的符号语义表达研究--以沈阳世博园辽宁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