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院落改造设计实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背景 | 第11-1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范围界定与概念解析 | 第15-17页 |
一、“传统院落”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二、“实效”概念解析 | 第16-17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一、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传统院落的继承与发展 | 第19-2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院落改造影响 | 第19-23页 |
一、中国政治对传统院落改造实践的影响 | 第19页 |
二、中国哲学、宗教对传统院落改造实践的价值 | 第19-20页 |
三、生活方式对传统院落改造实践的影响 | 第20-21页 |
四、传统院落改造的价值论析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传统院落区域现状 | 第23-25页 |
一、传统院落的原有实效 | 第23-24页 |
二、传统院落数量的衰减 | 第24页 |
三、城市生活与院落生活的差异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传统院落改造的发展 | 第25-27页 |
一、传统院落改造的实际效益 | 第25-26页 |
二、传统院落的改造参与者 | 第26页 |
三、理想中的传统院落改造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传统院落改造实效分析 | 第28-36页 |
第一节 传统院落改造的实效的现实问题 | 第28-29页 |
一、传统院落改造的现实逻辑 | 第28页 |
二、传统院落改造的实际困难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传统院落改造的空间意识形态 | 第29-31页 |
一、传统院落改造应有的空间意识形态 | 第29-30页 |
二、传统院落改造的文化背景 | 第30-31页 |
三、传统院落改造的表达方式 | 第31页 |
第三节 传统院落改造实践与主体人 | 第31-33页 |
一、传统院落改造实践过程 | 第31-32页 |
二、传统院落改造的主体人 | 第32-33页 |
第四节 传统院落改造设计实效分析与评价 | 第33-35页 |
一、传统院落改造设计过程总结 | 第33页 |
二、传统院落改造设计实效结果 | 第33-34页 |
三、实效的分析与评价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传统院落改造设计实效研究例证 | 第36-51页 |
第一节 传统院落改造设计实效评价原则 | 第36-38页 |
一、评价维度思考 | 第36-37页 |
二、实效评判的构架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北京胡同微杂院改造 | 第38-45页 |
一、微杂院的改造背景 | 第38-39页 |
二、微杂院的改造设计理念 | 第39-40页 |
三、微杂院实效评析 | 第40-44页 |
四、改造设计实效问题成因 | 第44-45页 |
第三节 黄山-喜新恋旧微酒店院落改造 | 第45-50页 |
一、黄山-喜新恋旧改造院落背景 | 第45-46页 |
二、黄山-喜新恋旧改造院落理念 | 第46-47页 |
三、黄山-喜新恋旧改造院落评析 | 第47-50页 |
四、改造设计实效问题成因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传统院落改造实效转变 | 第51-58页 |
第一节 传统院落改造实效的理论反思 | 第51-53页 |
一、传统院落改造实效的问题性思考 | 第51页 |
二、传统院落改造实效问题的形成性因素 | 第51-52页 |
三、传统院落改造实效的指导性原则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传统院落改造的实效成因归纳 | 第53-55页 |
一、社会结构系统的制约 | 第53页 |
二、改造过程的主体人影响 | 第53-54页 |
三、传统院落改造者的认知影响 | 第54-55页 |
第三节 传统院落改造设计的总体思考 | 第55-57页 |
一、传统院落的改造危机 | 第55页 |
二、传统院落改造者的定位 | 第55-56页 |
三、思维模式的变革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第一节 论文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第二节 论文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