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协议的司法认定标准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2.1 认定标准的理论研究 | 第10-13页 |
1.2.2 认定标准的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司法认定标准的现状 | 第16-20页 |
2.1 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之前 | 第16页 |
2.2 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之后 | 第16-20页 |
2.2.1 单一标准 | 第17-18页 |
2.2.2 双标准 | 第18-19页 |
2.2.3 多标准 | 第19-20页 |
第3章 行政协议的主体 | 第20-25页 |
3.1 主体标准之前提 | 第20页 |
3.2 主体标准之认定 | 第20-24页 |
3.2.1 行政主体的认定 | 第21-23页 |
3.2.2 法定职权的范围 | 第23-24页 |
3.3 主体标准之局限性 | 第24-25页 |
第4章 行政协议的目的 | 第25-34页 |
4.1 协议目的之内容 | 第25-28页 |
4.1.1 行政管理目标 | 第25-26页 |
4.1.2 公共利益目的 | 第26页 |
4.1.3 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 | 第26-28页 |
4.2 行政协议目的之认定 | 第28-33页 |
4.2.1 目的之司法认定依据 | 第29-30页 |
4.2.3 目的之司法认定方法 | 第30-33页 |
4.3 目的标准之局限性 | 第33-34页 |
第5章 法律关系性质 | 第34-41页 |
5.1 法律关系性质之核心——权利与义务 | 第34-37页 |
5.1.1 行政主体的权利 | 第34-36页 |
5.1.2 行政主体的义务 | 第36-37页 |
5.2 法律关系性质之认定 | 第37-40页 |
5.2.1 协议双方的法律地位 | 第37-38页 |
5.2.2 协议一方的行政优益权 | 第38-40页 |
5.3 法律关系性质之可行性 | 第40-41页 |
第6章 司法认定标准的完善建议 | 第41-46页 |
6.1 意思自治为前提 | 第42-43页 |
6.2 形式标准为基础 | 第43-44页 |
6.2.1 明文规定 | 第43页 |
6.2.2 主体标准 | 第43-44页 |
6.3 实质标准为核心 | 第44-46页 |
6.3.1 法律关系性质为核准 | 第44-45页 |
6.3.2 行政目的为辅助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典型案例集合 | 第50-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