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应急处置技术 | 第11-14页 |
1.2.2 技术评估方法 | 第14-17页 |
1.2.3 决策支持系统 | 第17-19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1 系统构建方法 | 第22-23页 |
2.2.2 吸附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 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2.3.1 原水常规水质指标测定 | 第24-25页 |
2.3.2 砷离子As(III)检测方法 | 第25页 |
2.3.3 铬离子Cr(VI)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 第26-5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应急处置数据库的构建 | 第26-39页 |
3.2.1 应急案例数据库的构建 | 第26-29页 |
3.2.2 污染物质数据库的构建 | 第29-32页 |
3.2.3 应急技术数据库的构建 | 第32-35页 |
3.2.4 应急专家数据库的构建 | 第35-37页 |
3.2.5 检测方法数据库的构建 | 第37页 |
3.2.6 水质标准数据库的构建 | 第37-39页 |
3.3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39-45页 |
3.3.1 指标筛选及分级依据 | 第39-43页 |
3.3.2 筛选评估体系指标权重计算 | 第43-45页 |
3.4 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 第45-53页 |
3.4.1 信息维护与管理模块 | 第46-48页 |
3.4.2 技术筛选与评估模块 | 第48-51页 |
3.4.3 应急预案模块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低温地表水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的实验研究 | 第54-66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砷离子吸附实验 | 第54-59页 |
4.2.1 吸附材料的筛选 | 第54-55页 |
4.2.2 吸附动力学 | 第55-56页 |
4.2.3 吸附等温线 | 第56-57页 |
4.2.4 吸附剂最佳投加量 | 第57-59页 |
4.3 铬离子吸附实验 | 第59-64页 |
4.3.1 吸附材料的筛选 | 第59-60页 |
4.3.2 吸附动力学 | 第60-61页 |
4.3.3 吸附等温线 | 第61-62页 |
4.3.4 吸附剂最佳投加量 | 第62-64页 |
4.4 低温条件技术参数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 第66-80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 | 第66-70页 |
5.2.1 事件简介 | 第66页 |
5.2.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 第66-69页 |
5.2.3 应急预案 | 第69-70页 |
5.3 陕西米粮河氰化物污染事件 | 第70-74页 |
5.3.1 事件简介 | 第70页 |
5.3.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 第70-73页 |
5.3.3 应急预案 | 第73-74页 |
5.4 苏鲁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 | 第74-76页 |
5.4.1 事件简介 | 第74页 |
5.4.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 第74-75页 |
5.4.3 应急预案 | 第75-76页 |
5.5 云南南盘江铬污染事件 | 第76-79页 |
5.5.1 事件简介 | 第76-77页 |
5.5.2 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评估 | 第77-78页 |
5.5.3 应急预案 | 第78-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