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关于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关于脆弱性与能力视角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2.1.1 海上运输通道 | 第18-19页 |
2.1.2 公共安全及公共安全评价 | 第19页 |
2.1.3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评价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海权论 | 第20页 |
2.2.2 政府能力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系统安全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23-33页 |
3.1 脆弱性-能力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3.1.1 脆弱性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3.1.2 能力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3.2 脆弱性视角下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分析 | 第25-28页 |
3.2.1 政治系统方面 | 第26-27页 |
3.2.2 社会经济方面 | 第27页 |
3.2.3 自然环境方面 | 第27-28页 |
3.3 能力视角下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分析 | 第28-30页 |
3.3.1 法律及制度建设水平 | 第28-29页 |
3.3.2 海上安全力量水平 | 第29页 |
3.3.3 海洋外交力 | 第29-30页 |
3.3.4 海上危机科研技术水平 | 第30页 |
3.3.5 海上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水平 | 第30页 |
3.4 “脆弱性-能力”视角下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综合评价框架 | 第30-33页 |
第4章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评价模型 | 第33-57页 |
4.1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子系统分析 | 第33-45页 |
4.1.1 脆弱性子系统分析 | 第33-37页 |
4.1.2 能力子系统分析 | 第37-45页 |
4.2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系统集成 | 第45-49页 |
4.2.1 脆弱性视角下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45-47页 |
4.2.2 能力视角下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47-48页 |
4.2.3 “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下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48-49页 |
4.3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系统流图 | 第49-52页 |
4.3.1 脆弱性视角下系统流图 | 第49-50页 |
4.3.2 能力视角下系统流图 | 第50-52页 |
4.4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综合评价系统参数设计 | 第52-53页 |
4.4.1 脆弱性视角下的参数变量设计 | 第52-53页 |
4.4.2 能力视角下的参数变量设计 | 第53页 |
4.5 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综合评价系统方程设计 | 第53-57页 |
4.5.1 脆弱性视角下的系统方程 | 第54-55页 |
4.5.2 能力视角下的系统方程 | 第55-57页 |
第5章 基于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7-80页 |
5.1 南海海域的地理概况 | 第57-58页 |
5.2 南海海域运输通道的公共安全系统分析 | 第58-64页 |
5.2.1 自然状况 | 第58-61页 |
5.2.2 传统威胁 | 第61-62页 |
5.2.3 非传统威胁 | 第62-64页 |
5.3 南海海域运输通道公共安全评价系统仿真 | 第64-74页 |
5.3.1 数据的搜集 | 第64-72页 |
5.3.2 数据的处理 | 第72页 |
5.3.3 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72-74页 |
5.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74-80页 |
5.4.1 海上运输通道脆弱性水平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74-75页 |
5.4.2 海上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5.4.3 脆弱性-能力视角下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态势 | 第78-80页 |
第6章 保障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的对策建议 | 第80-87页 |
6.1 保障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80-82页 |
6.1.1 指导思想 | 第80-81页 |
6.1.2 原则 | 第81-82页 |
6.2 保障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的具体措施 | 第82-87页 |
6.2.1 加大海上公共安全资金和人员投入 | 第83页 |
6.2.2 全面加强海上安全力量建设 | 第83-84页 |
6.2.3 计划地提高海洋基础系统建设水平 | 第84页 |
6.2.4 继续加强海上公共安全科研水平 | 第84-85页 |
6.2.5 加快海洋立法与制度建设 | 第85-86页 |
6.2.6 进一步深化海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一 我国海上运输通道脆弱性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94-95页 |
附录二 我国海上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