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污泥调理技术 | 第16-21页 |
1.2.1 化学调理技术 | 第16-17页 |
1.2.2 物理调理技术 | 第17页 |
1.2.3 超声调理技术 | 第17-18页 |
1.2.4 微波调理技术 | 第18-21页 |
1.3 污泥脱水特性表征 | 第21-22页 |
1.4 污泥微波调理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5 微波辐射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7-28页 |
1.6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污泥微波连续型调理装置的设计 | 第31-55页 |
2.1 微波作用机理 | 第31-32页 |
2.2 微波技术的优点 | 第32-33页 |
2.3 第一代污泥微波连续型调理装置 | 第33-35页 |
2.3.1 微波装置的主要组成 | 第33页 |
2.3.2 装置设计 | 第33-35页 |
2.4 第二代污泥微波连续型调理实验装置 | 第35-38页 |
2.4.1 微波调理实验装置的搭建 | 第35页 |
2.4.2 螺旋流道的设计 | 第35-38页 |
2.5 第三代污泥微波连续型调理装置 | 第38-53页 |
2.5.1 设计步骤 | 第38-39页 |
2.5.2 工作频率的选择 | 第39页 |
2.5.3 波导选型 | 第39-40页 |
2.5.4 谐振腔尺寸的设计 | 第40-41页 |
2.5.5 主要尺寸的设计 | 第41-47页 |
2.5.6 漏能抑制器的设计 | 第47-49页 |
2.5.7 流道的设计 | 第49-50页 |
2.5.8 污泥微波连续型调理装置设计图与实物图 | 第50-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污泥微波调理装置的仿真模拟 | 第55-69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电磁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55-56页 |
3.3 空腔态下谐振腔模拟计算 | 第56-62页 |
3.3.1 HFSS设计流程 | 第56-58页 |
3.3.2 模型简化 | 第58页 |
3.3.3 空腔边界条件设置 | 第58-60页 |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3.4 有流道的谐振腔模拟计算 | 第62-68页 |
3.4.1 螺旋流道的设计 | 第62-63页 |
3.4.2 螺旋形流道的电磁仿真模拟 | 第63-65页 |
3.4.3 圆柱形流道的设计 | 第65-66页 |
3.4.4 圆柱形流道的电磁仿真模拟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污泥微波连续型调理实验 | 第69-83页 |
4.1 第二代连续型实验装置介绍 | 第69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5页 |
4.2.1 实验过程 | 第71页 |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4.3 第三代连续型实验装置调理实验 | 第75-82页 |
4.3.1 实验过程 | 第75-76页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6-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污泥微波厌氧发酵产气实验 | 第83-93页 |
5.1 厌氧消化 | 第83-84页 |
5.1.1 厌氧消化原理 | 第83-84页 |
5.1.2 影响微波调理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 | 第84页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84-8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92页 |
5.3.1 前期实验 | 第86页 |
5.3.2 未经微波调理的污泥厌氧发酵产气实验 | 第86-87页 |
5.3.3 经微波调理的污泥厌氧发酵产气实验 | 第87-90页 |
5.3.4 污泥加入酵母与葡萄糖后厌氧发酵产气实验 | 第90-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3-104页 |
附件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