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36页 |
1.1 弱筋小麦品质性状 | 第20-25页 |
1.1.1 籽粒性状 | 第20-21页 |
1.1.2 面粉蛋白质性状 | 第21-22页 |
1.1.3 面团流变学性状 | 第22-24页 |
1.1.4 溶剂保持力 | 第24-25页 |
1.2 饼干品质性状 | 第25-34页 |
1.2.1 饼干分类 | 第25-27页 |
1.2.2 优质饼干及其弱筋小麦品质指标 | 第27-28页 |
1.2.3 饼干品质与面粉理化指标关系 | 第28-29页 |
1.2.4 饼干品质评价 | 第29-34页 |
1.3 试验的意义与目的 | 第34-36页 |
1.3.1 弱筋小麦市场需求 | 第34-35页 |
1.3.2 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区位优势 | 第35页 |
1.3.3 现有弱筋小麦品种仍需进一步改良 | 第35-36页 |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6-42页 |
2.1 试验基本情况 | 第36页 |
2.2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2.3 试验处理 | 第36-37页 |
2.4 试验排布与管理 | 第37页 |
2.5 测定方法 | 第37-41页 |
2.5.1 品质性状 | 第37-38页 |
2.5.2 饼干制作及评价 | 第38-41页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78页 |
3.1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产量和理化品质影响 | 第42-57页 |
3.1.1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产量性状影响 | 第42-44页 |
3.1.2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籽粒磨粉品质影响 | 第44-46页 |
3.1.3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蛋白质性状影响 | 第46-48页 |
3.1.4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溶剂保持力影响 | 第48-51页 |
3.1.5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 | 第51-53页 |
3.1.6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美国曲奇品质影响 | 第53-56页 |
3.1.7 年份、地点、品种、肥料处理及互作效应对国标酥性饼干品质影响 | 第56-57页 |
3.2 中美两国饼干品质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 | 第57-64页 |
3.2.1 中美两国饼干品质与理化品质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3.2.2 各理化品质对中美两国饼干品质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8-59页 |
3.2.3 中美两国饼干制作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3.2.4 弱筋小麦育种品质选择指标的确定 | 第60-61页 |
3.2.5 全部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4页 |
3.3 三个饼干品质性状依其它小麦籽粒和面粉品质性状回归分析 | 第64-72页 |
3.3.1 美国曲奇质构仪测定值依其它性状的回归分析 | 第64-67页 |
3.3.2 国标饼干品尝评分依其它形状的回归分析 | 第67-69页 |
3.3.3 三点弯曲质构仪依其它形状的回归分析 | 第69-71页 |
3.3.4 饼干直厚比之外其他主要饼干评分指标与小麦籽粒外观和面粉理化品质指标关系的分析 | 第71-72页 |
3.4 参试品种的聚类分析 | 第72-76页 |
3.4.1 参试品种基于SRC(溶剂保持力)的聚类分析 | 第72-73页 |
3.4.2 参试品种基于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73-74页 |
3.4.3 参试品种基于饼干直厚比的聚类分析 | 第74页 |
3.4.4 参试品种基于饼干评分的聚类分析 | 第74-76页 |
3.5 结论 | 第76-78页 |
4 讨论 | 第78-82页 |
4.1 弱筋小麦品种栽培模式的讨论 | 第78页 |
4.2 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关键指标的确定 | 第78-79页 |
4.3 饼干制作方法的选择 | 第79-80页 |
4.4 酥性饼干国标制作方法的改良探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