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表序 | 第14页 |
图序 | 第14-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8-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7页 |
1.2.1 力学性能改进 | 第21-27页 |
1.2.1.1 从纺丝阶段提升纤维力学性能 | 第21页 |
1.2.1.2 通过表面改性提升纤维力学性能 | 第21-24页 |
1.2.1.3 芳纶织物力学性能改进 | 第24-27页 |
1.2.2 耐候性改进 | 第27-32页 |
1.2.2.1 耐热研究 | 第27-29页 |
1.2.2.2 耐光研究 | 第29-32页 |
1.2.3 芳纶织物防刺特征的研究现状 | 第32-37页 |
1.2.3.1 芳纶织物防刺数值模拟研究 | 第32-34页 |
1.2.3.2 芳纶织物防刺的实验研究 | 第34-3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2章 碳纳米管表面接枝改性芳纶纤维 | 第39-51页 |
2.1 概述 | 第39-40页 |
2.2 实验 | 第40-4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2.2.2 Kevlar 纤维预处理 | 第40页 |
2.2.3 MWCNT 的官能化 | 第40页 |
2.2.4 芳纶纤维表面引入侧氨基 | 第40-41页 |
2.2.5 纤维表面碳纳米管接枝改性 | 第41页 |
2.2.6 纤维表面分析 | 第41页 |
2.2.7 复合材料模型的制备 | 第41页 |
2.2.8 层间剪切强度 | 第41-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2.3.1 MWCNT 官能化 | 第42页 |
2.3.2 接枝时间与 MWCNT 吸收量 | 第42-43页 |
2.3.3 CO-Cl 含量对纤维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4 碳管接枝后的力学性能 | 第44-46页 |
2.3.5 纤维表面分析 | 第46-48页 |
2.3.5.1 ToF-SIMS 光谱 | 第46页 |
2.3.5.2 SEM 分析 | 第46-48页 |
2.3.5.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页 |
2.3.6 接枝碳纳米管对 ILSS 的影响 | 第48-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多分散剪切增稠体系流变性及粘弹性研究 | 第51-68页 |
3.1 概述 | 第51-52页 |
3.2 实验 | 第52-54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52-53页 |
3.2.3 二氧化硅分散体系的制备 | 第53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3.3 流变性能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3.3.1 固体粒径对 SiO2-PEG 胶体体系的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3.3.2 PEG 分散介质的粘度对 SiO2-PEG 胶体体系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3 氧化石墨烯对 SiO2-PEG 胶体体系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4 碳纳米管添加剂对 Graphene/SiO2-PEG 胶体体系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3.3.5 Graphene/SiO2-PEG 多分散 STF 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研究 | 第59页 |
3.3.6 Graphene/SiO2-PEG 多分散 STF 体系的增稠机理探讨 | 第59-61页 |
3.4 RLCP 流体的粘弹性 | 第61页 |
3.5 RLCP 流体的能耗计算 | 第61-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RLCP-KEVLAR 与 STF-KEVLAR 织物的防刺特征与耐候性研究 | 第68-99页 |
4.1 概述 | 第68页 |
4.2 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68-75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8-69页 |
4.2.2 实验仪器和性能表征方法 | 第69-73页 |
4.2.3 STF 流体制备 | 第73-74页 |
4.2.4 RLCP 流体制备 | 第74页 |
4.2.5 STF- Kevlar 材料制备 | 第74页 |
4.2.6 RLCP- Kevlar 材料制备 | 第74-7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96页 |
4.3.1 STF-Kevlar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观察 | 第75-76页 |
4.3.2 STF 改性前后单纤维的力学性能 | 第76-77页 |
4.3.3 准静态防刺实验 | 第77-79页 |
4.3.4 落塔实验 | 第79-81页 |
4.3.5 微观破坏机理 | 第81页 |
4.3.6 紫外老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88页 |
4.3.7 盐雾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第5章 尼龙包覆芳纶织物的抗刺穿性能研究 | 第99-115页 |
5.1 概述 | 第99页 |
5.2. 实验材料和实验说明 | 第99-103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99-100页 |
5.2.2. 尼龙涂层的制备方法 | 第100页 |
5.2.3 实验仪器和性能表征方法 | 第100页 |
5.2.4 动态冲击试验 | 第100-102页 |
5.2.5 准静态刺穿试验 | 第102页 |
5.2.6 耐候性测试 | 第102-10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3页 |
5.3.1 柔韧性测试 | 第103-104页 |
5.3.2 CaCl2对于尼龙涂覆效果的影响原因分析 | 第104-105页 |
5.3.3 准静态试验结果 | 第105-108页 |
5.3.4 织物损伤机理 | 第108-112页 |
5.3.5 动态试验结果 | 第112-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15-11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17页 |
6.3 尚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